今年流通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面臨很多發展難題,如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是零售企業今后需要應對的大挑戰。
在北京海淀區的一家超市發超市,王大媽反復比較兩款卷筒衛生紙,一款是維達牌的,一款是伍富牌的。雖然規格差不多,但后者的價格比前者低了好幾元錢。終,王大媽選擇了伍富的產品。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個牌子的衛生紙銷量都很好,維達是知名品牌,價格要高一些,消費者的信賴度也高。伍富是超市的自有品牌,價格較低,但是質量并不差。“老百姓重實惠,買了一次用著不錯,就會再來買。慢慢的買的人就多了,現在伍富的衛生紙每天都能賣不少。”該工作人員說。
外資企業:已拔得頭籌
據業內人士介紹,供應商的商品毛利率約在5%,而自有品牌商品的平均毛利率卻能達到15%。這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省去了品牌使用和供應環節的費用。如今零售超市面臨著物價上漲、零售成本上升的客觀現實,自有品牌為身處激烈競爭中的商家提供了另一種發展思路和利潤來源。
對于外資超市來說,自有品牌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許多大型外資零售超市已經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在沃爾瑪超市,可以看到惠宜牌食品和明庭牌家居日用品;吉之島的特惠優品牌涵蓋了食用油、果凍、薯片、拖鞋、襪子等一系列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還有麥德龍超市的FINEFOOD牌食品以及卜蜂蓮花超市的卜蜂蓮花系列產品等。
在北京天通苑家樂福超市,記者發現吸引顧客眼球的家樂福自有品牌產品要數生鮮系列產品。據該店工作人員介紹,家樂福質量體系是家樂福生鮮自有品牌發展的基礎。為保證質量和安全,家樂福生鮮食品的產地和配送過程都是可追溯的。目前已應用質量體系的定牌產品有豬肉、三文魚(鮭魚)、柚子、荔枝、蘋果和橙子等。
外資零售商在自主品牌這條路上無疑是占得先機。據悉,在歐洲市場,超市的自有品牌銷售占比高達35%~40%,高的甚至能達到70%。業內人士分析稱,只要商家把控好產品質量關,自有品牌或許將成為外資超市在中國繼續站穩腳跟的王牌。
本土超市:東邊日出西邊雨
和海外超市相比,國內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份額明顯太少,也未能充分打開市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的65家大型超市中有39家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但銷售額僅占門店總銷售額的4%。
不過,國內的一些本土超市也已看到了自有品牌在搶占市場利潤中的優勢,紛紛加大發展力度。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商品管理部副經理許平陽日前向媒體透露,目前聯華超市的自有品牌拖鞋做得比較成功,如今超市里90%的拖鞋都是自有品牌,而且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作為中國具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之一的華潤萬家,已開創出的自有品牌包括潤之家、簡約組合、IF等,商品品類主要涉及食品、日用品和服裝。記者在北京奧體東門附近華潤萬家超市看到,華潤旗下的自有品牌商品價格比同類其他著名品牌要低10%~20%,而前來選購的顧客絡繹不絕。北京市著名的超市連鎖企業超市發也正在積極探索自有品牌戰略,超市發總裁李燕川對記者表示,之前超市發主要在做貼牌和分裝,如今已轉變策略,砍掉那些雞肋產品,“做真正的自有品牌,追求高品質”。據悉,目前超市發75種自有品牌產品中,有41種是超市發自己加工開發的,另外34種則交給經過嚴格篩選的供應商進行加工。如超市發自有品牌伍富衛生紙就是和維達的生產商合作生產的。
但是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并非所有的本土企業都將開發自有品牌作為主導性戰略。永輝超市(601933)的一位負責人即表示,因經濟大環境不好,公司近幾年也在布局自有品牌,比如服裝品牌,然而初期一直在虧損,企業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同樣作為北京知名連鎖超市集團之一的物美,如今在其門店也鮮見自有品牌產品。物美集團高級總監種曉兵表示,物美早在2001年就著手自有品牌的研發,并成立了自有品牌部門,但如今自有品牌部門已并入采購部門。種曉兵表示,做自有品牌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銷售規模,否則的話“既不掙錢,也不出量,還要承擔風險、花費精力,影響主體品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