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特邀請行業專家和國內外知名刀具企業負責人等十余位嘉賓就行業發展和自身企業規劃暢所欲言,暢談2011年的中國刀具行業及相關市場發展情況,旨在促進行業交流、溝通,為行業發展勾勒未來藍圖,共同探尋發展之路。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名譽理事長 沈壯行
2010年,全球制造業對刀具的需求出現了全面回升,我國刀具市場的回升勢頭尤為強勁。2010年一到三季度,國內工具企業的銷售同比增長達到50%左右,當然其中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及最終用戶和中間商需補充庫存等因素,但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仍是前所未有。預期2010年我國國內刀具消費可以超過200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同時,量、刃具出口也有超過40%的強勁反彈,但因去年下滑過大,估計2010年尚不能恢復至歷史高點,從國際上看,全球最大的工具集團Sandvik Tooling 一至三季報表顯示全球需求普遍回升。該公司三季度銷售按單季同比增長39%,而一至三季度平均銷售同比增長為29%,可見是呈逐季上升之勢。美國Kennametal下屬 MSSG為全球第二大工具集團,報告2010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9%,二季度同比增長44%,由于自2011財年(2010年7月1日起)Kennametal重新劃分下屬事業部,原有刀具(MSSG)和材料(AMSG)兩個按產品劃分的事業部,改成以服務對象劃分的工業(Industrial)和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兩個事業部,前后數據不盡可比。總體來看,三季度增速稍有回落,但仍保持平穩增長。日本工具企業的銷售也出現和歐美類似的明顯復蘇。總的看來,全球制造業緩慢的復蘇從2009年三季度開始,至今已連續六個季度穩定上升。
上述情況說明,全球制造業板塊率先復蘇的趨勢十分明顯,但多數國家仍屬于恢復性增長。 并有如下特點:
(1)從全球工具市場的總體形勢看,普遍出現穩定回升。但歐洲、日本、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均屬于恢復性回升。因2009年下滑過大,故2010年跨國集團的全球銷售收入仍與2007-2008年度的歷史最高水平相差20%左右。
(2)以金磚四國(BRIC)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恢復和發展速度,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今年跨國集團在金磚四國的的銷售同比增長超過60%。
因此,各國紛紛看好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歐、美、日各大跨國工具集團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發展戰略中,毫無例外的都把擴大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作為首選。
綜上所述,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工具大市場,所以我國工具企業今后的發展機遇是巨大的,但面臨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十二五”期間中國工具行業的發展,將面臨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它的特點是:強勁的國內需求,是推動發展的主要動力;國內制造業對刀具的需求,將從中、低端為主向高端為主轉移,現代高效刀具的需求將明顯提速。
我國工具企業面對的市場發展趨勢已十分明朗:國內工具市場的銷售規模已穩居世界前列,發展前景繼續向好。目前,國產刀具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5%,從這個數據看,市場形勢還是很好的。但問題在于國產刀具產品結構落后,內銷的刀具中,絕大多數為傳統高速鋼標準刀具和一般水平的硬質合金標準刀具。能夠滿足制造業高端需求的現代高效硬質合金刀具、高性能高速鋼刀具和新型超硬刀具,只占有15%左右的份額。所以綜觀我國工具行發展現狀,和制造業的需求之間仍存在很大差距。產品結構落后和綜合服務水平低是兩大突出矛盾。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最近五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帶動了對高效刀具的需求迅速增長。據有關方面預測,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1800萬輛的水平,居全球第一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汽車工業是使用現代高效刀具的先驅者,又是刀具消費的第一大戶,約占全部刀具消費的35%~40%。與此同時,現代能源、航空航天、重型礦山以及精密模具等裝備工業的高速發展,已經使我國制造業大踏步的跨入了現代化的行列。制造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工具市場的變化動向。每個工具企業要在今后的市場里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把握住這個發展脈搏,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
所以,從2011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國工具行業的發展方針是:以發展國內制造業急需的現代高效刀具技術為主攻方向;穩定傳統標準刀具的市場的優勢地位——控制總量,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強化服務;調整結構,大力縮減低檔家用工具的生產和出口規模。
我們希望,上述發展戰略方針,能夠成為我國廣大工具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總體戰略方針的一個具體步驟。廣大工具行業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明確新的市場戰略定位和主攻方向,堅定不移的打一場“調結構,促轉型”的攻堅戰和持久戰,特別要在為我國現代制造業切削加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能力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從而為國產高效刀具在制造業高端市場取得應有的份額打下基礎。
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理事長 郝明
隨著中國汽車、航空、軍工、模具、制冷、電力等精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金屬加工刀具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迅速增加。業內人士估計中國刀具市場約有200億元人民幣(全球大約有250億美元的刀具市場),國內高端刀具市場約有50億元人民幣,但到目前為止,高端市場基本上由進口刀具占領。
近年來國內刀具市場高歌猛進,銷量節節攀升,呈現出雖競爭加劇但也繁榮的景象。國內有一些刀具企業如株鉆、金鷺等,通過多年的磨練和努力,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這些企業重視技術進步,產品質量穩定,正在逐步替代進口產品。
國產刀具大多應用在中、低要求的客戶群里,如農業機械、摩托車、農用車、通用機械及中低檔的機器制造工業。這些行業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所以,對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只好放寬,以便使用便宜,但精度和效率也相應降低的機器和刀具。盡管這些領域用量很大,市場也不小,但刀具的附加值很低。中國刀具企業數量不少,但多是“低水平的重復”。
但另一方面,競爭層面也變得更為分明,國外刀具基本上只與國外刀具競爭,國內刀具也基本上只與國內刀具競爭。一些重要領域,國內刀具的技術水平離國外同行相差較大。
國內機床工具企業的產品水平逐年提高,而國外的一些工具企業的產品也大量進入中國,并不斷在國內投資建廠。中國的刀具市場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真正能稱得上全球化的市場。國際上大小的刀具公司悉數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或通過代理商銷售,市場上隨處可見來自德國、日本、美國、以色列、韓國、瑞典、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刀具產品。這些進口刀具基本上占據了各機加工行業的高端客戶。特別是在汽車發動機制造車間、飛機發動機制造企業機加工車間或汽輪機制造車間,高效、高精度的機加工刀具中幾乎被進口刀具壟斷,很難看到國產刀具的蹤影。
多個高端制造領域的技術發展給刀具帶來了新的要求。如汽車刀具必須具有高效、高質、高穩定性和專用化的特點,而隨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前進,新的要求應運而生,從技術上來看,主要有重載化、復合化、特殊化、標準化、高速化及品種多元化的趨勢。在航空航天制造領域,隨著鈦合金、高合金等難加工材料的廣泛應用,如何正確選擇、合理使用刀具進行高效高質量切削加工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性話題。隨著工件材料與刀具材料、結構等的互相促進,航空航天制造業得以不斷發展,可以說刀具的不斷發展是航空航天制造業不斷發展的驅動力。
市場的參與者多起來之后競爭肯定會變得激烈,壓力會更大,特別是市場對高性價比的產品需求也使得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制造成本是各個應用行業都面臨的大課題,這些都需要進行企業在技術、管理等多個方面不斷改進,當然,這種壓力肯定也會向供應鏈的上下端傳遞,因此對工具行業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進一步降低制造和銷售成本,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等。所以,面對競爭的激烈,工具企業要擴大市場份額就必須在提高產品的性能、保證產品的質量、降低產品的成本和提高產品的性價比上下功夫。為此提出幾點建議:加強刀具標準化方面研究和制定;不斷升級改造刀具制造技術與裝備水準;加強復合刀具的設計和研發;加強合作,提供完整的滿足客戶要求的切削加工解決方案;提升刀具產品從里到外全方位的品質;重視知識產權;發揮行業組織的服務功能。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企業不論大小,關鍵在于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時刻居安思危,不滿足于現狀,要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同時還要考慮企業的自身特點,盡量減少盲目投資與重復建設,使企業的發展真正具有專業化特點,同樣也會獲得有關方面的扶持,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