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你做,就怕你不做。人生就是這樣,做了就有成績,不做肯定沒成績。下面講述一個以“七包衛生紙”開始的創業之路的女同志。 在鞍山市勞動就業服務局扶持下,沈玉舫得到3萬元小額貸款,業務量越來越大,經營也越來越好。沈玉舫的積極自主創業精神和可貴的社會責任感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她光榮的被評為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和市勞動模范。沈玉舫從“七包衛生紙”開始的創業之路,將越走越寬,充滿希望。
在鞍山市鐵西區的居民街巷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女工騎著“倒騎驢”在賣衛生紙,因其價格合理、服務熱情周到受到居民的歡迎。她們是寶利衛生紙批發部的銷售人員。這個批發部的創辦者是下崗失業女工沈玉舫。友情提示:更多信息請登錄 中國生活用紙網(www.almerichclassic.com)
沈玉舫下崗前是鞍山市鍋爐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的工人。1997年8月,企業由于經營原因進行減員,沈玉舫失掉了工作。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崗位和朝夕相處的工友,她心理上是失落、苦悶和彷徨。一連兩個多月把自己關在自家的屋子里不愿見人。整個家庭也因為她下了崗而失去了往日的歡樂氣氛。由于沒有生活來源,兩個月后,家庭出現了日趨拮據的現狀,使她不得不接受下崗這一嚴酷的現實。她終于明白,沒有什么救世主,與其在家里苦挨著,不如走出家門闖一闖,靠自己的能力去尋找一份新的工作。她重新振作精神,勇敢的走出家門,嘗試著自己謀生。她在街頭擺攤賣過襪子,給別人當過保姆,在飯店干過零活。幾個月的打工經歷,使她備感艱辛。也正是這段難忘的經歷,使她萌發了自己獨立經營、干出點事業的念頭。
友情提示:轉載請保留 中國生活用紙網(www.almerichclassic.com)
1998年4月的一天,沈玉舫去商店買衛生紙。面對各種品牌和類型的衛生紙,她忽然靈機一動,賣衛生紙本錢小又沒有損耗,可以維持生計。有了想法,就決定試一試。回到家里,她背著愛人花320元錢買了一臺拉貨的“倒騎驢”,又從母親那里借來五千塊錢做本錢。貨上來后,她騎著倒騎驢走街串巷開始賣衛生紙。第一次賣了7包衛生紙,還真不錯,忙乎一天她掙到了22元錢,心里非常高興。這樣她每天走街穿巷,早出晚歸賣衛生紙,一個月下來掙了800多元錢,比她在廠子上班兩個月的工資還多。
初闖市場沈玉舫便嘗到了甜頭。這時她想到了那些和自己有著相同下崗經歷的姐妹們,他們也是因為年齡大、缺少技能,沒有工作,家庭生活處在窘困中。于是,她萌發了一個想法——自己出本錢,讓姐妹們大家一起掙錢。面對有些姐妹落后的觀念,她用現身說法,努力說服這些年齡偏大、沒有技能的下崗姐妹,以積極的心態走出家門,走出困境,組織起來闖市場,讓她們加入了賣衛生紙的行列。下崗的姐妹中有一位叫解秀芬的,愛人因單位解體,暫未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時她家里的房子因動遷,需交5萬元動遷費。她把家里的電視機、自行車、縫紉機都賣掉了。生活上的困難和壓力,曾使她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沈玉舫得知情況后,主動找到她,鼓勵她堅定生活的信心。為幫助她擺脫困境,沈玉舫花245元錢給她買來一臺手推車,帶領她加入到賣衛生紙的行列。還有一位下崗女工,她愛人單位不景氣,長期拖欠工資,家里生活十分困難,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這位下崗女工急得無路可走,一時想不開,便喝了藥想自殺。她得知情況后,及時趕到她家,同她愛人一起打出租車把她送到醫院搶救。可到醫院后因她沒有錢交押金,醫院拒絕搶救。沈玉舫便拿出一千塊錢替她交上了押金,使她得到及時搶救。當她從死亡線上掙脫出來時,拉著沈玉舫的手大哭一場。這時沈玉舫又拿出了400塊錢,替她交了孩子的學費,并另外拿出了300塊錢給她做“底”錢,動員她一起去賣衛生紙。現在她每月賣衛生紙能掙到500塊錢左右。她經常和鄰居們念叨,是小沈子救了她。目前,她們這支賣衛生紙的隊伍已發展到33人。她們每天少能掙上10塊錢。多能達到30元。
看是不是很厲害,其實我們都可以做,但是你做了嗎,由于種種原因你不想做,或許是不敢做,為什么?這得問你自己,好好反省下,現在就做衛生紙,怎么樣。
本文來自:中國生活用紙網(www.almerichclass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