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3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燕娟 燕子)近,打開微信朋友圈,經常會看到有人在轉發一則名為《阿嬤的衛生紙》的視頻。其實這是一則來自臺灣的創意廣告,在臉書發布之后,不到10天,點擊率就高達27萬。傳到大陸之后,又通過微信等社群網站迅速“擴散”,導致許多人的朋友圈不斷被“阿嬤的衛生紙”刷屏。小小一則廣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魔力?
加“洋蔥”的廣告,折射兩岸社會現實
在這則品牌衛生紙廣告中,訴求重點是“隔代養育”。道出失智老人辛酸的同時,也戳中了無數年輕人的淚點。“阿嬤的衛生紙”在臉書發布平淡的祖孫情,反而讓這則廣告像加了洋蔥一般催淚。很快,“阿嬤的衛生紙”就開始透過微信傳到大陸,以一種有別于大眾傳播的人際傳播方式,讓大批80后被感動。
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了這則視頻的北京媒體人王驛告訴導報記者,自己很少在朋友圈轉發各種帖子或視頻,但“阿嬤的衛生紙”真的觸動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根弦。據王驛介紹,像廣告片的內容一樣,自己也是外婆帶大,祖孫朝夕相伴。但工作之后,卻沒有時間回家陪伴老人,甚至沒有時間接長輩的電話。
在廈門求學、工作乃至結婚生子的上班族梁晶瑩說,故鄉遠在千里之外,每年只能見到奶奶一兩次,看到這則視頻,感覺特別心酸。“可能這是兩岸社會都面臨的問題,所以80后看到之后感同身受,能夠產生共鳴。”
小故事取勝,迅速成大陸教學案例
據臺灣媒體報道,“阿嬤的衛生紙”廣告創意來自于企劃者的親身經歷。而這類平鋪直敘直抵人心的作品,似乎是臺灣廣告創作的法寶。自從“阿嬤的衛生紙”在大陸網絡上爆紅,眾多大陸廣告創意網站都迅速將其收錄,并將其作為經典案例供業內分享。在大陸某知名視頻網站廣告頻道,“阿嬤的衛生紙”也成為熱播廣告片。
臺灣資深廣告人小美告訴導報記者,“阿嬤的衛生紙”雖然是一則商業廣告,但從中透露出臺灣廣告人的濃濃人文關懷。事實上,廣告教科書上的“小故事,大溫暖”手法,在臺灣廣告圈一直都很流行。據小美介紹,在一向都擅長講故事的臺灣廣告圈,以小故事表達人文內涵,一直都是主流的創作方向。只不過并非所有小故事都能像“阿嬤的衛生紙”這樣爆紅兩岸,造成這種差別的,就是廣告人的能力高低了。
責任編輯:吳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