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受制產業定位和國家政策較大
《2016-2021年中國生活用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長期以來將造紙業定位于輕工行業,造紙業的發展受制于林業、農業和輕工業“三權分立”;國家缺乏對行業統一的規劃和指導,長期沒有完整的產業政策,國家各部門的相關政策對造紙業又有不同規定,不能協調統一,甚至相互牽制,導致造紙業受宏觀環境影響較大。 近些年,國家政策宏觀調控和環保措施對造紙業造成很大壓力;相關法制法規跟不上,行業發展規劃相對滯后,各種行業標準較低,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
隨著國內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紙漿等造紙原料需求不斷擴大,但是中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絕大部分紙漿依靠進口。除去金融危機對紙業造成沖擊使得2009年國內紙漿需求萎縮外,國內紙漿進口一直呈現上揚態勢。而2011年以來,國際紙漿市場呈現大起大落的發展態勢。紙漿較高的對外依存度使得行業面臨喪失紙漿定價權的威脅,給行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3地區消費不均衡,城鄉差異大
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城市是中國生活用紙消費為主要的市場。據統計,上述地區的生活用紙消費占全國消費總量的60%以上。上海早在2003年人均生活用紙消費量就達到了8公斤,已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而中西部地區的生活用紙消費量仍然非常低,部分省市的人均生活用紙年消費量還不足1公斤,與亞非其他貧窮國家的消費水平相當。同時,城鄉消費差異也較大,雖然中國城鎮人口少于農村人口,但是城鎮人口生活用紙消費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70%以上,中高檔生活用紙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
4品種消費結構不夠理想
近幾年,紙巾類生活用紙的消費量飛快增長。廁用衛生紙所占比重不斷下降,但仍然占66%以上的比例,紙巾大約占30%,其中餐巾紙約占8.50%,面巾紙約占8.80%,手帕紙約占12.70%。據統計,發達國家的生活用紙中,廁用衛生紙消費量僅占總量的56%,其他紙巾類生活用紙的消費量占44%,兩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紅海or藍海 生活用紙魅力何在?》一文中提到,由于生活用紙對于技術的要求較低,對資金要求也不高,導致前幾年投資項目過多也過快,這些項目目前已陸續投產,產能大量釋放,加之近年來文化印刷等其他紙種市場遇冷,越來越多的紙企將眼光放到了生活用紙市場。生產量和需求量的供需嚴重失衡,市場競爭激烈。與此同時,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中國人口將出現2000到2300萬的小高峰,隨后趨于穩定,預計再過20—30年后,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這樣看來,作為快消品,生活用紙市場的前景還是相當可觀的。 困難與機遇并存。下一步,生活用紙企業將不斷創新和開發差異化產品,擴大市場份額。企業須找到適合自己營銷的產品進行集中發力,進行產業升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打造自己的品牌,這才是行業持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