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人民公園了解到,部分游客浪費和“順”走手紙的現象,已經成為人民公園遇到的首要尷尬,而園區創下了7天消耗1500卷廁紙的“紀錄”。
據成都商報報道,今年4月1日,一場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務體驗的“廁所革命”在成都拉開序幕,根據目標,所有景區都將在5月1日前配備廁紙和洗手液。半月過去,新設施、新環境、新體驗是否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剛裝上廁紙,回頭就沒”、“有時聽到廁紙卷筒刷刷響,不曉得扯了多少紙…”游客浪費和“順”走手紙成為首要問題,公園還曾創下7天用完1500卷廁紙的“紀錄”。園方:如果浪費情況沒有改善,將考慮裝人臉識別廁紙機。
通過成都的這個事件,不禁又讓人想到早前“天壇公廁免費手紙頻繁被拿”事件,部分游客在自動出紙機前連取4余米長的廁紙,在保潔員的勸說下才“收手”。

部分網友紛紛表示拿免費廁紙的人是不是窮瘋了,連這個也要拿!也有網友表示,看北京天壇公園的時候大家都說北京的素質也就這樣,結果到成都了一樣。這并不是在哪里的問題,而是我們國民綜合素質問題,素質這個東西不是幾天幾年一紙文件可以改變的,需要一代代人不斷進步,所以我們年輕人自己要以身作則,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同時也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我們更加強大。

15日,記者來到人民公園走訪,嶄新的盥洗臺、烘干機已在園區5個公廁全部安裝完畢并正常使用,但東門女廁18個蹲位內的手紙盒,卻有一半都是空的。人民公園黨支部書記馮惠玲解釋,首批購入的1500卷廁紙已在7天內全部消耗完畢,新一批將于下午送來,實時補充。
7天1500卷,這個紀錄是如何創造的?馮惠玲告訴記者,園區發現游客浪費和盜竊廁紙的現象比較嚴重。南門公廁安裝廁紙盒后,園區曾做過試驗,30個蹲位新裝上的廁紙盒,在1個半小時后全空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免費廁紙“斷檔”期間,為解決游客的需求,東門公廁外擺上了賣紙巾的小攤,據工作人員介紹,沒有免費廁紙的情況下,收費紙巾一天只賣出七八包。

辦法:安裝人臉識別機?
通過屏幕識別人臉,機器下部會自動出紙,出紙長度約60厘米,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才能取一次紙。
一周下來,人民公園的人力和資金成本都有些不堪重負了。馮惠玲坦言,如果幾個月之后游客的浪費和盜竊現象沒有任何改善,公園會考慮放棄給每個蹲位提供廁紙,而在入口處安裝一個公共的廁紙盒代替。如果仍然沒有效果,人民公園可能借鑒北京天壇公園的做法,安裝人臉識別廁紙機。據了解,站立在特定的識別區,人臉識別廁紙機通過屏幕識別人臉,隨后機器下部會自動出紙,出紙長度約60厘米,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才能取一次紙。天壇公園使用后,游客量較大的南門公廁廁紙使用量已由每天20卷下降到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