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記者獲悉,福州鼓樓區法海路公廁首現節紙設備——生物識別供紙系統。如廁者“刷臉”,機器會自動“吐”出定量廁紙。同一個人如果想再次取紙,要等9分鐘。

記者體驗:“刷臉”3秒出紙70厘米
昨日,記者在法海路公廁看到,這種新型供紙設備上方顯示屏用來“刷臉”,下方內部裝有盤紙。如果紙用完了,由值班的公廁保潔員開鎖添紙。
記者體驗了“刷臉”取紙全過程:人一湊近顯示屏,系統就會發出語音提示,“歡迎使用,請您站在識別區內”。這時,人要摘掉眼鏡、帽子,站在地面綠色識別區內。屏幕掃描到人臉后,3秒鐘就會出紙。紙的長度約70厘米,可以滿足一般如廁需求。
如果同一個人繼續“刷臉”,系統是不是馬上再出紙呢?記者嘗試后發現,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設備如果檢測到同一張人臉,要隔9分鐘才會再出紙。
保潔員:日省一半用紙量
鼓樓區環衛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該區環衛公廁已全面實行精細化管理,為如廁者提供廁紙、洗手液等。但在精細化運作過程中,一些保潔員反映,廁紙消耗很快,因為有人故意將紙順走。
近期,有環保科技公司向鼓樓區環衛處自薦了這種新型的供紙系統,鑒于法海路公廁靠近協和醫院,人流量很大,在公廁的男廁、女廁門口各裝了一臺設備免費試用。
新設備啟用后,廁紙的用量是否減少了呢?法海路公廁的保潔員告訴記者,以往公廁每天要耗掉每卷2000節、240米長的商務專用盤紙6卷~8卷,新設備啟用后,同一品牌1566節、188米長的盤紙,每天只要3卷就夠了。不同的是,此前的用紙是雙層的,現在的用紙是三層的。
市民:鼓勵新科技 但也有疑慮
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如廁市民表示,這樣的供紙設備在福州還是第一次看到,挺新奇的。“以前我上廁所時發現有人拼命扯廁紙。”市民林女士說,新設備對一些愛占便宜的人來說能起到遏制作用,節約公共資源。
但也有市民指出,遇到拉肚子的時候,根本顧不上“刷臉”取紙。再加上如廁需求不一樣,有時用紙少,有時用紙多,機器“吐”出來的紙都是固定長度,要是不夠用就尷尬了。
“如廁是件私密的事,‘刷臉’取紙算侵犯隱私嗎?”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安裝的人臉識別系統沒有與互聯網相通,一個人刷臉9分鐘后,系統會自動將信息清除,因此談不上泄露個人信息或侵犯隱私。”該人士說。據了解,這種設備此前已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地投入使用,各界對此褒貶不一,再加上設備本身價格也不便宜,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