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年至今,經歷3月短暫的下跌企穩之后,紙價便一直是漲,漲,漲的節奏!4月開始,瓦楞紙從2800元/噸漲到6月底3450元/噸,漲幅高達23%。原紙任性地漲價,紙企業績幾乎全線飄紅,紙箱廠卻陷入艱難困境。在主客觀要素交織下,紙價不會很快出現拐點;但此輪紙價漲勢與經濟整體形勢相悖,長期而言,缺乏持漲動力,終將迎來回落。
1、廢紙進口政策突然收緊
近年來,國家越來重視進口廢物的管理,4月18日,《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審議通過。近日,環保部發布了7月8日至7月14日通報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情況名單,據小編不完全統計,已至少有25家紙廠上榜。廢紙政策的收緊對原紙嚴重依賴進口的我國紙箱行業,注入了紙價上漲強勁動力。
另外,人民幣貶值對紙廠構成了輸入型成本,成為推高紙價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此外,這一輪紙價上漲的國際經濟背景不得不提。今年以來,印度、阿根廷、美國、日本等地均出現了紙與紙漿產量持續減少的現象,原材料的供需失衡造成生產成本大幅提高。
2、“6·18”活動與夏季啤酒飲料紙箱旺季相連
2017年6·18活動,除了京東,還有天貓、蘇寧易購、國美Plus、亞馬遜中國等在內的主流電商平臺也全線參與,且基本每一家電商銷售額都在大幅上漲。京東整個活動累計下單金額達到1199億元;天貓快消品同比銷售增長378%;截至6月18日上午12點,國美Plus交易額同比增長365%。
每一次網購高峰都會讓紙箱需求量出現暴增。6·18活動過后,緊接著進入夏季啤酒飲料以及瓜果箱的生產旺季。兩個紙箱用量高峰期疊加,成就紙價上漲好時機。
3、“史上大規模”環保督查密集開展
2017年4月7日,環保部就啟動了史上大規模的環保督查行動,為期一年,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組成28個督察組奔赴京津冀及周邊城市。參加強化督查的人員由環境保護部統一抽調各省(區、市)業務骨干,組成28個督查組。按照安排,每個督查組8人,對“2+26”城市開展駐點督查,兩周輪換一次,每個城市全年共安排25輪次。
與時同時,被環保督查比較嚴的幾個省市漲價函開始滿天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強化督查涉及6個省市: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天津、北京。而其中5個省市(除北京外)都頻繁有紙廠漲價函流出。山東、河北、河南更是成為漲價重災區。
4、原紙廠容易建立價格聯盟,惜售和追漲行為催升紙價
吉林省包協會長崔德臣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紙價越高,大伙越缺,越缺就越買,越買就越高。造紙廠有20萬噸的庫存,它不釋放。你定一千噸,他就給你五百噸,讓緊張空氣在業界蔓延。”
此輪漲價潮中,存在一種現象,當原紙廠庫存充足時開始停機保價,給市場營造一個庫存緊缺的氣氛,下游企業恐慌心理加重,因擔心紙價越來越高,于是拼命備庫。惜售和追漲行為打“配合”,紙價不漲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