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無論出門還是在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來,或許您會看到超市有一種黃色的衛生紙,即本色紙。以往我們常見的衛生紙是白色的,人們常常關心的問題就是衛生紙中的添加劑,熒光劑等。
普通白色紙巾主要是采用木纖維,而“本色紙”多為竹纖維或者秸稈纖維制成。由木纖維制成的白色紙巾紙經過漂白工藝,可把纖維中的一些雜質分解掉,并保留下能夠提高紙張性能的纖維素,從而令紙張的整體性更好。從這個角度看,漂白并不是缺點,它可以改善人們對紙張的使用感受。而號稱“純天然、不漂白”的“本色紙”,卻并不一定都是真本色。業內人士稱,有些“本色紙”其實也做過漂白處理,只是漂白程度沒有那么高。鑒于當下基本無差別的制紙工藝及上述檢測結果,專家稱,只要紙張達到標準要求都是安全的,具體使用什么紙巾還應該根據消費者自身的使用感受和習慣來決定,而不需盲目聽信“純天然”“原生態”等宣傳,盲目相信“本色紙”就比普通白色紙質量好。
不過,發現“本色紙”并不比普通白紙更好的真相,光提醒消費者不要盲信還不算完。一方面,行業內一定有一些不良商家動歪腦筋,把普通白色紙“加工”成“本色紙”,弄虛作假,惑市取利,這個問題監管部門一定要注意;另一方面,既然“本色紙”在品質性能上并不比普通白色紙好多少,那么一些企業的極力宣傳,就存在虛假宣傳之嫌,監管部門不能聽之任之。
人們注意到,一些“本色紙”商家在其產品外包裝或宣傳資料里,總是突出強調符合“美國FDA食品標準檢測”“歐盟AP食品標準檢測”“FSC森林可持續發展認證”以及獲得“SGS質量體系認證”等。事實上,拿國外的食品標準說事,把紙這種產品跟食品類比,號稱達到“食品級”,這本身就是非科學的,有虛假宣傳的嫌疑。“食品級”只代表產品可與食品直接接觸,而目前我國的紙巾紙標準里,并沒有關于食品級的相關規定,也沒有標準可以去評判。顯然,企業自說自話,自我貼金,目的無非是吸引消費者花錢購買。
至于網上傳言太白的紙會致癌,很可能就是個別“本色紙”商家不正當的營銷手段。專家指出,盡管紙張漂白需要用到一些含氯化合物,但這種物質在紙張中的終殘留非常少,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不少人擔心的熒光增白劑,國家早就明令禁止使用,目前紙張增白都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已經見不到熒光增白劑的蹤跡。如果“本色紙”商家還在拿“致癌”嚇唬人,那它們只不過是想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產生誤解,屬不正當競爭行為。
明白了“利”的目的,就該知道“本色紙”商家的“本色”宣傳,就跟市面上那些“不含防腐劑”“不含添加劑”“不含蔗糖”“不含色素”的宣傳一樣,都是一個套路,目的就是忽悠人,試圖從消費者兜里掏出更多的錢。這大概才是“本色”二字的真本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