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號,云南羅平鋅電發布《關于環境隱患問題整改的進展公告》。這個從2016年就被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點名批評的企業,兩年來,沒有任何改進。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第六組的反饋,該公司在整改工作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廢渣違規堆存依然如故,而且舊賬未還,又欠新賬。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喻永賢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當初2016年中央環保督查反映你們的問題你知道不知道?
喻永賢:我是后面才知道的。
記者:后面什么時候知道的?
喻永賢:應該是今年的過程當中吧。
有類似情況的,還有山西三維及鹽城輝豐。
山西三維早在2013年就被環保部“點名批評”,2014年至2017年,山西三維陸續收到洪洞縣環境保護局出具的七份《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其改正環境污染行為,涉及罰款金額共計280多萬元。
當地村民說:這都是煤里面的堿煤,那個硫磺。它自己可以燃燒,他就是洗了煤那個渣,渣沒處倒,順路哪都倒,這都是前十幾年的事了。
面對多次點名,企業無動于衷,原因很簡單:利益作祟。治理污染排放,意味著資金投入加大,成本必然上升。另一方面,一些監管部門只看經濟無視環保,只顧眼前不顧將來,消極應對或抗拒環保督查,導致地區生態環境加劇惡化。
山西三維在2014年至2017年的半年報及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環境保護相關內容,與其多次受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的事實不符、與其日常生產經營中排污超標情況時有發生的事實不符。幾年間,山西三維不斷被媒體曝光,直至今年4月,央視發現“三維集團仍然違法傾倒工業廢渣污染農田,生產廢水直排汾河”,遭到當地村干部威脅。
村主任:在哪兒聞見河里有味兒?你在哪兒聞見的?在北京聞見這山西找城鎮河里有味?
村副主任:我們知道你們來。有人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扣了你們的人質了,不讓走。馬上和三維聯系。馬上喊三維的領導下來。
企業如此猖狂,是約束政策和處罰太低?
企業如此猖狂,是缺乏約束政策還是處罰成本過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竺效說,目前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但對于環保領域,很多事需要做在前面。
竺效:企業違法了,它就違反行政法,有行政處罰。如果涉及到刑事了,追究刑事責任。這個制度都是很完善的,但是問題這都是事后的,環保很多東西不能事后做。事先你用資本市場告訴他,你這么干,你這筆錢要提前還,他就害怕了;貸不到款,他就害怕了;證券市場要給你采取一定的相應的懲戒,那你才害怕了;這比你事后的去追究它的責任、行政罰款、關停處罰甚至讓他坐牢肯定效果好吧。
為追求利潤違法,那么糾正還得從經濟效益上做文章。2013年,原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國銀監會等四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辦法》(試行),環保部門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通報給包括人民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機構等有關部門,后者在行政許可、公共采購、金融支持等方面,應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
竺效:13年的制度主要是確定了一個主體,就是各級環保部門來評。第二個確定了一個評估的大體的一個辦法,哪些東西要進入到這個信息,得分怎么得扣分怎么扣,都有個具體的辦法。初步結果出來以后有個公式,利害關系人,就是被評估的人,它可以去提出異議等等。
2015年,原環境保護部又會同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30多個部門簽署《關于對環境保護領域失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經濟與管理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楊姝影說:全國已有包括江蘇省、福建省等在內的20多個省級環境保護部門印發了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制度或者是實施方案,將企業分為綠色到黑色幾不同等級。
楊姝影:工商銀行對綠色企業的平均貸款的余額,是紅色企業的23倍。2016年,江蘇省的綠色企業、藍色企業,它的貸款余額總數增長了15%左右。環境保護部門也會將紅色、黑色企業的環境違法信息推送給有關的部門。在政府的采購、土地供應、資質許可、稅收優惠等等領域都會依法受到限制。環保信用越差,他將承擔的環境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江蘇鹽城大豐環保局副局長曹嘉庚,以輝豐股份為例,解釋了聯合懲戒之后因為環境違法,企業將付出怎樣的代價。這家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企業,因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規轉移和貯存危險廢物、長期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以及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臨時編造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并提供虛假報表等一系列問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輝豐股份董事長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不斷有股民考慮發起索賠,同時僅在電費水費方面,該企業將可能比以往多付出700萬元。
曹嘉庚: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環保信用被評為黑色等級。在電費水費方面將實行差別化的電價水價,每度電要高出0.1元,每噸水要高出1.0元。假如企業不積極整改、及時修復環保信用,以它們公司去年的用電量和用水量作參考進行估算,電費就可能要多付出600多萬元,水費要多付出100多萬元。
聯合懲治還將讓違法企業承受資本市場上傳導來的壓力。山西三維違法行為今年再次被點名之后,山西證監局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趕赴現場核實情況。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4月19日對山西三維涉嫌信披違法事項立案調查,于5月24日對山西三維及包括時任、現任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相關責任人員共計28人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事先告知,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后依法處罰。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保持對重大環境污染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執法高壓態勢,依法全面從嚴實施行政處罰。
此外,《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有望在今年實施,類似于對存在污染風險的企業上一份“交強險”,不投保依法實施處罰。同時,如果環保不守法,保費也將增加。楊姝影認為,環保領域的聯合懲戒制度,還有不少方面需要進一步推動,其中一個重點是誠信激勵的力度。
楊姝影:因為現在很多的企業,它在拿到看到這個環保信用評價之后,有的時候積極性并不是太高,主要的就是表現在這個力度還不是足夠。我們也想下一步要加大,比如說在同等的條件下,會依法依規的對這些誠信的企業提供一些行政許可和日常監管方面的便利,支持他們優先參與一些政府采購、政府投資公共工程建設項目的投標活動,提高它的融資授信的額度、實施一些優惠的利率等等激勵措施,解決目前的一些重罰輕獎的問題。
誠實守信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凝而不散的重要原因,也是現代社會的黏合劑和市場經濟的基石。但隨著近些年來中國從農耕社會向工業社會的急劇轉型,誠信這一傳統,受到拜金主義的侵蝕,制假售假、逃債騙貸,甚至專找熟人下手等現象屢有發生,誠信缺失已經成為急需治理的突出社會問題之一,也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可以說,社會全員樹立誠信意識,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