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階段看,造紙行業的銷售和經營對外依存度不高,但設備改造升級和高級原材料的進口卻極度依賴國外,由此設備和原料進口主要來源國美國定有影響。
中美貿易戰從2018年7月6日爆發到現階段已經波及到兩國超過3000億美的商品,中美雙方的貿易對峙影響了中美兩國涉及對外貿易80%的企業;在經歷了初期兩階段的劍拔弩張后逐步趨緩,近日又風云再起。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擴展定會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將無法估量。
1、中美貿易摩擦起因何在?
1.1 國內外主要看法
(1)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美國國內需求旺盛是中美貿易失衡擴大的主要原因。單就第一批征稅后貿易差額的角度來看,中國會受到征稅影響,但相比美國來說影響程度小。按美計價,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增長12.6%。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收窄16.2%;以美計價,2018年中美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335.2億美,同比增長8.5%;其中,出口4784.2億美,增長11.3%;進口1551億美,增長0.7%;貿易順差3233.2億美,同比擴大17.2%。也就是說中國貿易順差很大程度來源于美國,而中國對世界其它各國的順差極少,美國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目的國。
從數據來看美國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遠大于其限制從中國進口的需求,短期看是可以抑制貿易逆差擴大、提升國內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但長期來看美國國內生產的商品無法滿足日常需求,勢必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供需不平衡、民眾賦稅上升等諸多問題。
(2)金融時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是經濟競爭下的利益再分配。之前有學者提出自由貿易理論和貿易保護理論始終是一對相生相克的理論,兩者均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實際上從國際貿易實踐的角度出發會顯著影響美國國內的收入和利益分配,一方面,資源會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按照掌握資源的不同屬性實現再次分配,另一方面,不同產業的競爭會使利益在不同等級的資本所有者之間實現再次分配,進而影響利益格局甚至是政治、經濟格局,這也是美國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核心根源。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預示著其他各國在某些行業的競爭力開始提升,這使得國際貿易對美國行業的影響日益顯現,貿易爭端逐步增加,20世紀60年代的美日貿易摩擦便是這個原因。中美貿易摩擦出現實際上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維護美國利益的再次體現。只不過這是20世紀6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再次在中美之間上演而已,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次美國都是摩擦的制造者,只不過對象有所不同,一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的失敗者,另一個卻是曾經在三八線上打敗美國的中國。
從專家的觀點來看貿易失衡加劇、經濟競爭下的利益再分配,是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的主因,同時表面上伴隨著特朗普的表面推動和匯率的影響成為助因。
1.2 其他原因
貿易失衡加劇可能是引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分析其它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中國出口企業出口的商品主要銷往美國,而美國進口企業則偏向于貨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造成中美貿易之間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美國為保護自己的貿易主導地位通過各種手段來打擊主要出口國。二是美國的港口作為中北美地區貨物轉運的主要集散地,大部分貨物會通過美國轉運到諸如加拿大、墨西哥等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造成不真實貿易逆差的出現。三是近期美國為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出臺了稅改激勵政策,美國經濟一改以前的頹勢開始復蘇并加速增長,同時國內需求強勁會很大程度上抵消關稅措施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美匯率強勢上升也是激化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眾所周知一國貨幣能夠作為結算貨幣說明該經濟體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美作為傳統的結算貨幣,全球80%的貿易結算均用美為基礎貨幣進行結算,理所應當成為貨幣結算的老大。近期受到美國經濟提振的影響,人民幣兌換美的價格從2017年7月的1∶6.3狂飆至2019年初的1∶6.8,雖有振蕩,但著實有著破7的勢頭。美的強勢與其它貨幣的疲軟形成鮮明對比,這是美國敢于打響貿易摩擦的原因。
2、中美貿易摩擦對造紙業的影響分析
回顧美日貿易摩擦的情況,筆者發現貿易摩擦的本質,一方面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另一方面貿易摩擦初期和末期對產業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對照美日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的影響,預計貿易摩擦會通過國際貿易、商品、產業政策、經濟環境、銀行信貸逐步影響中國國內的經濟和市場,短期看對紙企及其產業鏈影響不大;從長期來看終仍會影響造紙行業所涉及的產業和產業鏈。
從造紙行業的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可以分成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主要是貿易摩擦對相關產業的影響,將會直接傳導至國內造紙行業及供應鏈上的相關業務進行與資產增值;間接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實際貿易發生以及金融商品市場對大型紙企融資的影響,間接作用于國內造紙行業的商品銷售、原料采購、商業銀行貸款,進而影響紙企的技術和產業升級以及后期中國區甚至大東亞區的產業布局等等。
2.1 直接影響
(1)中美貿易摩擦直接的影響是進出口雙方承擔的商品關稅價格相比之前未加征關稅價格大幅提升。普遍的看法是關稅的上升,必然會把承擔的價格轉嫁給國內的消費者。由于國內開放程度的加快,造紙行業作為朝陽產業也會隨之有所變化,貿易摩擦的影響會如影隨形地伴隨著造紙行業。激烈的競爭會使更多的造紙企業以及上下游企業卷入摩擦中,上下游企業和造紙企業必然會抬高價格,以此來釋放貿易摩擦帶來的成本刺激。
(2)中美貿易摩擦造成市場悲觀和恐慌預期很可能直接影響造紙企業的商品價格,悲觀的市場預期很可能會抬高紙類商品的價格。除此之外,中美貿易摩擦也會影響股市、商業銀行結售匯和企業融資,人民幣兌換美貶值預期也會隨著貿易摩擦的進行而加劇,匯率急劇變化影響造紙企業在購買商品或者出口商品時所付出的資金成本尤其是流動資金成本。
2.2 間接影響
(1)中美貿易摩擦對造紙行業和相關產業鏈產生的影響將持續進行。具體來看,美國會通過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手段對中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行業和行業產業鏈產生經營影響,同時會間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相關的信貸業務和貿易業務,因對所涉行業的悲觀預期以及人民幣兌美貶值預期明顯會導致融資價格升高。貿易摩擦開始后,各行業總體交貨值變動趨勢向下,影響較明顯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造紙行業。這些行業對外進出口額的下降會間接影響到相關業務的融資,極易造成貿易融資業務和相關信貸業務的風險出現。
(2)中美貿易摩擦定會帶動國內外(除美國)與造紙相關類似商品的生產、輸入以及輸出,紙類替代品的價格必然會高于美國商品的價格且替代品的質量有可能無法達到原產地商品的質量。如此差距的紙類替代品,這樣必然會刺激與造紙相關行業的商品生產和升級,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適應效果因造紙行業的發展程度而定,換句話說技術升級簡單,理念和思維升級則是一個長期且痛苦的過程。
3、其他行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情況
3.1 大豆進口行業
中國所需的大豆80%都是來自美國和巴西,按照第一批中國對美國的征稅商品名單,大豆成為中國首批加征關稅的商品。2018年7月16日開始,中國對來自美國的大豆加征25%的關稅。
為應對從美國進口大豆原料加征25%關稅、進口成本大幅上漲,國內進口大豆加工企業如黑龍江大型豆制品加工企業九三集團紛紛不再采購美國大豆。
大豆加工生產企業采用采購多化,增加本土需求,并從加拿大、俄羅斯、巴西等其他國家大幅采購大豆,利用俄羅斯大豆和加拿大大豆來替代美國大豆,彌補因關稅上漲而減少大豆進口量。
3.2 汽車進口企業
中國進口的汽車主要來自美國、日本、歐盟、西亞(卡塔爾、沙特)等諸多地區;但作為小貿車的主要進口國家美國生產的汽車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進口的主力軍,從天津港運進來的小貿車2017年全年超過12萬輛,進口額超過57億美,占全國小貿車進口的70%。天津港作為亞洲第二大港從其港口進來的汽車通過平行車進口企業運送到全國各地進行銷售,不過因加征關稅和匯率上升等原因,大量汽車仍在海上漂流。2018年7月1日——6日,雖有窗口期但汽車進口的數量還是很少。
目前中國進口汽車的企業為規避風險、降低成本,大部分選擇將汽車進口的來源地放在日本和西亞地區,采用轉口的方式從美國進口汽車,降低征稅影響。汽車進口的關稅從15%增加到40%,汽車進口企業不僅受到關稅的影響,同時由于汽車進口需要進行融資,高關稅造成汽車銷售出現困難,付給美國出口商的資金短缺,商業銀行信用證如果違約會有大量保證金被凍結,企業經營倍感艱難。
針對上述情況,汽車進口企業選擇歐版美規車進行進口,也就是從歐洲和西亞地區進口在上述兩個地區美國廠商的汽車,諸如寶馬等歐洲和西亞工廠裝配的汽車,以此減少了汽車征稅影響。
3.3 凍品進口企業
凍品進口企業和大豆進口企業面臨的情況基本相似,按照第一批中國對美國的征稅商品名單,凍品成為中國首批加征關稅的商品。2018年7月16日開始,中國對來自美國的凍品加征25%的關稅。
不過凍品的來源較多,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等國均是我國凍品進口的來源國。進口企業采用多化進口和提升內部需求等方式,避免高征稅帶來的影響。
3.4 太陽能晶片出口企業
太陽能晶片是我國出口的高科技商品,出口國主要是日、韓以及美國,在第一、第二批征稅名單中美方均有涉及基本上囊括全部太陽能商品及其附屬品。加征10%——25%關稅的太陽能商品,給企業出口美國帶來了諸多困難。因訂單原因出口商的出口必須完成,不過企業表示后期將會考慮通過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的港口進行加工轉關,避免征稅帶來的巨大影響。同時美國作為進口國使得美國國內的進口商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中國進口企業會采用諸如轉關、轉換進口采買國、擴大內需等諸多方式來避免征稅的影響。中國出口企業也會根據美國的征稅情況采用轉口加工等方式,來應對美國報復性征稅的影響。
4、展望
國際貿易企業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匯率、各國政策、地區政治、經濟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紙漿、牛卡紙量較大,征稅對高附加值的商品有很大的影響。
本輪中美貿易摩擦表現為全面性、戰略性、功能性、針對性和持續性等諸多特征。(1)從戰略性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表面上是中美雙方就國際貿易逆差展開的關稅和政策以及地區話語權的博弈。(2)從戰略性分析,美國對中國征稅主要戰略是抑制“中國制造2025”,手段不僅包括針對精密制造業和軍工類機械提高進口關稅,而且還通過抑制相關產業并購、針對性調查等手段對中國制造業發展進行全面抑制。(3)從功能性特征來看,所有征稅商品都具備多化的功能特性尤其是影響國民經濟的商品。(4)從針對性單獨來看,中國主要針對的是消費奢侈品和可替代美國產品刺激國內產品生產。(5)從持續性特征看,中美貿易摩擦從2018年4月起開始發酵,發展速度較快,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升級為覆蓋中美貿易額十分之一的貿易摩擦,從現在發酵的情況來看貿易摩擦將會持續較長時間,為顧及兩國民生,摩擦強度必然會趨緩。
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會繼續發酵影響到中美貿易的各個領域以及國民經濟的諸多領域。貿易摩擦加劇預期可能會出現,為應對摩擦加劇企業應擴大進出口的來源地,多化、分散采購,可利用質量差不多的歐廢、加拿大的高附加值化學漿替代美國商品;同時加快技術研究和產業升級生產出可滿足國內需求的各種紙制品。貿易摩擦現在看影響是雙面,既帶來困難也不失為企業技術和管理理念升級的一個契機,是造紙行業和紙企發展的真正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