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環境違法成績顯著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持續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的同時,積極推動轉變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2018年,全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8.6萬件,罰款數額152.8億元,處罰金額同比增長32%,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前2014年的4.8倍。2019年1-10月,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2.45萬件,罰款金額92.77億元,案均罰款金額7.45萬元,同比分別回落14.23%、21.57%和8.56%。
該負責人表示,這反映出隨著生態環境執法的權威性、嚴肅性進一步樹立,環境違法案件的震懾作用和警示教育功能進一步強化,企業自覺守法意識普遍提高,惡意環境違法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企業幫扶力度不斷加強
據了解,2018年以來,在生態環境執法領域,各地在執法中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既做到嚴格規范執法,又不斷轉變執法方式,強化服務意識。實現對惡意違法企業依法嚴懲重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輕微違法、無心之過或能力不足的企業加強幫扶指導。
目前,全國所有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均已建立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涵蓋污染源企業75.76萬家。2018年,通過“雙隨機”方式開展執法檢查69.82萬次,發現并查處環境違法問題4.31萬個,逐步實現對排污企業差異化監管。
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指導意見》《關于在生態環境系統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指導各地規范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促進各地規范執法和公正執法。還印發了《關于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強化監督工作中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通知》,加強對企業整改過渡期的管理服務。組織召開引導企業環境守法座談會,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對話,回應企業關切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并起草做好引導企業環境守法工作的指導意見。
對“一刀切”行為堅決制止
對于部分地方督察執法中“一刀切”情況,該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對于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產整治措施。
在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細化禁止“一刀切”的措施,提高可操作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環保“領跑者”企業和環境友好的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規范發展,保障正常生產。
同時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制定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在組織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等工作中,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做法。對采取集中停工、停業等“一刀切”方式應付督察的行為嚴肅查處,對確實屬于“一刀切”問題的作為重要事項向地方轉辦。
進一步提高企業守法能力
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邀請有關企業、行業協會和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召開了引導企業環境守法座談會,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對話,回應企業關切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引導企業自覺、主動守法與嚴格依法執法相結合,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引導企業自律,加強公眾參與,切實提高企業守法能力,提升監管執法效能,促進企業綠色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