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一場自主品牌的汽車博覽會正式開始了,場館里高分貝的喇叭聲已經混亂地不知道是在傳遞著哪家汽車企業的口號,但是看似熱鬧的展會背后,其實是本土汽車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下降。
據媒體報道,上半年,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15.61萬輛,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39%,占有率較同期下降2.96個百分點。其中,轎車部分共銷售152.69萬輛,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87個百分點。
這樣的反差說明了什么呢?
自主品牌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的30多年里是有著巨大的進步的,但是在近若干年卻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衰落,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級市場的飽和造成二三線市場的競爭激勵程度與日俱增,這就讓本土汽車企業品牌原來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汽車市場總體下滑,競爭激勵,本土汽車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策略才能扭轉這樣的下滑局面呢?
在這次的汽車自主品牌的博覽會中,我們會發現“品質吉利”的口號醒目地懸掛在吉利的展臺周圍,這其實也恰恰是所有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目前急迫的任務和策略之一。
近,比亞迪的發展模式不斷遭受質疑,奇瑞也提出了新的發展策略,而吉利在上海車展提出了新的口號:品質吉利,則是反映了本土汽車企業在發展中不斷修正自己方向與路徑的努力。
本土汽車企業缺乏的是什么?是消費者與市場的信賴感。如何讓中國的消費者真正的購買自己本國企業生產的產品,重要的就是生產出有品質的汽車。
市場的擴大是誘人的蛋糕,同時還有可能成為踏空的陷阱。當你的品質足以撐得起市場的不斷檢驗的時候,它就是蛋糕,反之,這個陷阱就隨著市場的擴大越來越深。
目前的本土汽車企業恰恰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由于某些產品品質不佳,致使口碑“壞事傳千里”,市場份額當上升到一定的份額后,管理、技術、市場都沒有跟上,造成市場份額一直沒有特別大的突破。
市場是客觀的,市場是好的測量儀,本土汽車企業必須向上突破,而這種突破也必須走以品質為核心的發展模式。
據媒體報道,上半年,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15.61萬輛,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39%,占有率較同期下降2.96個百分點。其中,轎車部分共銷售152.69萬輛,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87個百分點。
這樣的反差說明了什么呢?
自主品牌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的30多年里是有著巨大的進步的,但是在近若干年卻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衰落,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級市場的飽和造成二三線市場的競爭激勵程度與日俱增,這就讓本土汽車企業品牌原來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汽車市場總體下滑,競爭激勵,本土汽車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策略才能扭轉這樣的下滑局面呢?
在這次的汽車自主品牌的博覽會中,我們會發現“品質吉利”的口號醒目地懸掛在吉利的展臺周圍,這其實也恰恰是所有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目前急迫的任務和策略之一。
近,比亞迪的發展模式不斷遭受質疑,奇瑞也提出了新的發展策略,而吉利在上海車展提出了新的口號:品質吉利,則是反映了本土汽車企業在發展中不斷修正自己方向與路徑的努力。
本土汽車企業缺乏的是什么?是消費者與市場的信賴感。如何讓中國的消費者真正的購買自己本國企業生產的產品,重要的就是生產出有品質的汽車。
市場的擴大是誘人的蛋糕,同時還有可能成為踏空的陷阱。當你的品質足以撐得起市場的不斷檢驗的時候,它就是蛋糕,反之,這個陷阱就隨著市場的擴大越來越深。
目前的本土汽車企業恰恰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由于某些產品品質不佳,致使口碑“壞事傳千里”,市場份額當上升到一定的份額后,管理、技術、市場都沒有跟上,造成市場份額一直沒有特別大的突破。
市場是客觀的,市場是好的測量儀,本土汽車企業必須向上突破,而這種突破也必須走以品質為核心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