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記者近日在福州市的永輝超市黎明店看到,這里提供的購物袋以不可降解的傳統塑料袋為主,可降解塑料袋只用于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于限塑令對超市內用于分包裝的連卷袋并未有要求,而且超市都是免費提供,不少顧客大量使用這種小塑料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用不起,也不夠用
記者采訪發現,價格是影響可降解塑料袋推廣的主要因素。
據了解,目前,超市使用的傳統塑料袋一般中號每個0.2,大號每個0.3,而可降解塑料袋每個約1。
據記者調查,可降解塑料制品價格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供不應求。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如果有足夠方便、好用、價格合適的替代品,完全支持不用傳統塑料袋。
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云宣等人的研究數據顯示,從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目前的產能來看,實現大規模替代還需要一點時間。
倒計時階段,有哪些可以做的?
據記者了解,不少企業已開始布局,部分國內企業貫通了低成本生產聚乳酸原材料的全線技術,近一兩年開始大規模擴產。
業內人士表示,限塑令的目的是減少塑料垃圾污染,核心是實現塑料垃圾減量。一方面相關場所應嚴格落實限塑規定,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容易做到的是增加循環使用次數,一個塑料袋多次重復使用,日常使用量必然會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