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購買衛生紙的時候會遇到一些低質的生活用紙,當前生活用紙從衛生紙細菌數及白度等都出了行業標準,但是市面上依然有一些低端生活用紙在冒充高檔生活用紙銷售,在這里強烈呼喚企業的道德心生活用紙的生產是按照市場導向去發展的,指的是市場需求的產品方向,換句話說,如果人們都去買高質量的生活用紙,企業為了生存自然就會生產和銷售高品質的生活用紙。這完全符合市場經濟學理論的邏輯。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作為普通市民,根本不懂得如何分辨生活用紙紙質的好壞。另外,國人從以前普遍使用手絹過渡到現在的生活用紙,也不過近二十年左右的光景。為此,在琳瑯滿目的紙制品中,人們往往只會通過肉眼觀察或者價格比較來鑒別紙品的優劣,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張薄薄的生活用紙竟因為添加了各種各樣化學助劑而可能含有致癌物,成為名副其實的“毒生活用紙”。大多數人還不懂得如何分辨生活用紙質量,所以劣質生活用紙仍然還有很大的生產銷售空間,而且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行政資源和執法資源都極為有限,完全依賴政府一個部門來監管也不現實。下面給大家說一些鑒別生活用紙的辦法:鑒別方法為外觀松垮,質地不均,甚至有不規則孔洞(為掩人耳目,通常經過壓花處理);手感粗糙,或過分滑膩(添加滑石粉);顏色過分白或有污點,手撕有粉塵脫落,包裝粗陋或產地不詳。市場上另外存在一批小品牌生活用紙,產品包裝雖然標注原料為100%木漿,實際上只是30%左右的原漿與回收紙漿混合而成的,品質有所改善,但仍不是消費者的健康之選。
除了原料,還要關注重要的第二步,那就是理化指標。很多消費者選購生活用紙時盲目追求品牌,追求細膩、潔白或有香味等,而忽略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它的使用價值以及我們自己的健康,殊不知,正是這些被炒作的賣點中潛藏著殺機。一些廠商為迎合消費者喜歡,不惜過分使用或添加工業原料,以使生活用紙具備本不應該具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