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鳴紙業品牌董事長陳洪國訪談
30歲:把瀕臨破產的企業變成“國有企業改革的典范”
畢業于山東輕工業學院的陳洪國,在進入晨鳴集團工作后,從一線普通員工干起,先后擔任過班組長、車間主任、分廠廠長、副總經理等職。
晨鳴集團出資2.08億元,與湖北漢陽造紙廠合資成立武漢晨鳴漢陽紙業公司,委派陳洪國出任總經理。
冒著凜冽的寒風,剛剛30出頭的陳洪國帶領14名山東大漢從黃河之濱一路風塵來到江城武漢,在原湖北漢陽造紙廠安營扎寨。而在當時,這個企業虧損額累計達到7億多元,資產負債率達98.7%,已到了破產的邊緣。
陳洪國的到來,帶來了全新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徹底打破了該廠幾十年來一直沿用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傳統的"大鍋飯",使企業迸發出旺盛的活力。但是,由于部分員工對企業的改革缺乏理解,因而發生了以游行為主要方式的"反合資風波"。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陳洪國冷靜地因勢利導,通過改革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建立起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變。在1998年合資的初期階段,就實現利稅9022萬元,震驚了武漢市及中國造紙界;1999年,利稅達到1.8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成為武漢市屈指可數的利稅大戶之一,在全國造紙業的排名中,列晨鳴集團總部之后的第二位。武漢晨鳴被稱之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典范",陳洪國也獲得武漢市優秀企業家、湖北省勞動模范、省級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隨后,陳洪國充分發揮晨鳴品牌等各方面優勢,先后控股經營處于停產狀態的襄樊白蘭銅版紙公司、建設8年沒有正式投產的赤壁造紙總廠及處于困境中的乾能熱電公司。與此同時,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與設備,投入近5億元建成了武漢晨鳴工業園,這些項目均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獲得良好的效益。
35歲,執掌全國造紙行業龍頭企業
2001年5月初的一天,時任武漢晨鳴紙業公司總經理的陳洪國被召回集團總部,他的新角色是晨鳴集團董事長。
陳洪國執掌晨鳴之初正是中國紙業受到沖擊嚴重的時候。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加入WTO,一批國際紙業巨頭紛紛看中中國市場,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引進外資特有的優惠政策,投入巨資在中國建廠,有的甚至實行傾銷,這對中國民族紙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陳洪國看來,單純的防守不但是沒有出息的,也是沒有出路的,他為晨鳴制定了以攻為守的國際化戰略。而這一戰略的切入點就是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升晨鳴品牌的國際地位。
在這一目標的鼓舞下,總投資達30多億元的年產30萬噸銅版紙、15萬噸新聞紙、18萬噸箱板紙三大項目同時在壽光、武漢、齊河拉開大幕。
2002年,投資額達19.2億元,全套引進居世界先進水平的芬蘭美卓和德國福依特公司的造紙設備的銅版紙項目全線投產,不僅由此結束了我國因不能生產高檔銅版紙而主要依賴于進口的歷史,而且產品還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11.8萬噸。其中在美國市場年銷量就達4萬噸,成為蜚聲海外的知名品牌。
武漢晨鳴年產15萬噸新聞紙和齊河晨鳴年產18萬噸箱板紙也于2002年先后建成投產,新開發出的42克低定量新聞紙、橙色新聞紙等產品分別填補國內空白。
這三大項目在一年內投產,使晨鳴集團的整體實力迅速增強。2002年,紙品產量超過100萬噸,利稅總額突破10億元,與上年相比,實現了兩個翻番,從而成為全國造紙業的一大亮點。
2005年元旦,陳洪國是在緊張繁忙的氛圍中度過的。這一天,晨鳴集團年產30萬噸涂布白卡紙生產線開車投入試生產。
涂布白卡紙是用于高檔商品包裝的主要材料。近年來,我國每年需進口涂布白卡紙100萬噸以上。為適應這一市場需求,陳洪國斷然決定,投資13億元,從芬蘭、德國、日本、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家引進了年產30萬噸高檔涂布白卡紙生產線,僅用1年零3個月的時間便竣工投產,創造了世界同類項目建設速度之。
2005年10月,晨鳴集團與法國大的特種紙生產企業阿爾諾維根斯聯合投資5.9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特種紙項目。而在此之前,晨鳴投資25億多元,從芬蘭引進了紙幅寬達11米、車速每分鐘達2000米以上的世界先進的紙機,新上年產30萬噸超級壓光紙項目,與日本合資新建年產20萬噸靜電復印紙項目,與香港弘康公司合資建設五星級御景大酒店,由此拉開了新一輪國際化大發展的序幕。
40歲,他領導的企業將在國際化戰略中創造不一樣的奇跡
2005年,是晨鳴集團資本運作為成功的一年,其"北進南擴"戰略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東北,陳洪國對負債總額為26.72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的吉林紙業進行戰略性重組,成立了吉林晨鳴紙業公司,新增20萬噸現有生產能力及在建的年產18萬噸低定量涂布紙項目。
在江南,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湛江林紙一體化項目招標中,晨鳴集團一舉中標。陳洪國親自率隊揮師南下,拉開了承建這一目前國內頂級紙漿項目的帷幕。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晨鳴先后在香港、韓國、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地建起了10個分公司,逐步構筑起國際化的市場營銷網絡,將產品打入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紙張出口量達到20萬噸,創匯額達1.36億美元。
陳洪國為自己定下的國際化戰略目標奮斗著,同時也被這個目標鼓舞著,遠大的理想將帶給陳洪國更大的能量。
陳洪國說,為與以世界紙業諸強為主的高手過招和競爭,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絕招技術。為謀求企業更大的發展,更高質量運行,晨鳴集團靠人才、靠技術、靠創新獲得市場競爭主動權。每年用于技術開發投資近億元,建成了擁有300多名科技人員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與美國、韓國、芬蘭、德國等國家的相關科研機構和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兩年間,開發新技術、新工藝40多項,獲國家專利20多個,成功開發出低定量涂布紙、涂布新聞紙、電話號薄紙、橙色新聞紙等近20種填補國內空白的國家級新產品,其中低定量涂布紙被中國造紙協會稱為“我國走向世界的第一張紙”。晨鳴的發展實現了速度、效益、質量的完美統一;陳洪國確實為晨鳴帶來了成功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