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5600人次的強化督查之后,一場范圍更廣、人數更多、要求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的強化督查即將開始。生態環境部已宣布,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6月11日全面啟動,本次強化督查將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此次強化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重點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謂平原11城市,以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小編提醒:紙箱行業老板們請做好全面準備,迎接新一輪“環保風暴”!
環境部啟動更大范圍強化督查:290多個督查組查6省39城
根據安排,此次督查范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含辛集)、唐山、保定(含定州)、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含鞏義)、新鄉(含長垣)、鶴壁、安陽(含滑縣)、焦作(含濟源)、濮陽、開封市(含蘭考)(簡稱“2+26”城市)。
此外,還包括汾渭平原11城市,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陜西省西安、咸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凌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90個左右督查組:
第一階段有200多個督查組,每組3-4人;
第二、三階段有290多個督查組,每組3-4人;
還預留了100多個特別機動組,因此此次強化督查共動用約1.8萬人(次)。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每個督查組由3人組成,主要從地方環保系統和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抽調。
注意!這12大督查重點,請各位老板牢記!
12大督查重點
1、相關地區“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情況
2、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
3、工業爐窯整治情況
4、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
5、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情況
6、運輸結構及方式調整情況
7、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情況
8、揚塵綜合治理情況
9、秸稈禁燒管控情況
10、錯峰生產落實情況
11、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
12、群眾投訴的突出環境問題辦理情況等
對“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各縣(市、區)開展駐點督查,緊盯問題排查。對長三角地區4省市派特別行動組,采取機動式督查,確保問題排查到位。
根據督查情況,對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集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且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的城市,進行掛牌督辦或公開約談。針對大氣污染嚴重、重污染天氣頻發、環境質量改善達不到時序進度甚至惡化的城市,適時開展中央環保專項督察。

在生態環境部8日召開的2018—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啟動視頻會上,生態環境部李干杰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抓緊出臺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表示:
要緊緊扭住“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污”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
同時,優化“四大結構”,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就是要強化環保執法督察、區域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實現“四個明顯”,就是要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督查,不是“運動式”“一陣風”,而是新的長效機制,不是要求“一刀切”,而是要精準治污,根本目的是要幫助地方黨委、政府發現環境問題,進而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