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
我國是全球造紙行業重要的成長型市場,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全球第一,約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2017年全球紙及紙板需求量4.16億噸,中國需求量占全球需求量的26%。亞太森博集團高級分析師王海洋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2030年全球紙及紙板需求量將達4.89億噸,其中48%的增長來自中國,中國是全球紙及紙板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市場以龐大的體量和相對較高的增速,成為了全球漿紙市場的風向標。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紙及紙板生產原料中,木漿比例已占到35%。作為我國需求較大的進口資源型商品,紙漿期貨的上市,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將助力“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的現代綠色紙業發展,增強我國漿紙產品的國際定價影響力,滿足造紙工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推動造紙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在紙漿期貨平穩運行的一年時間里,產業客戶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鎖定紙漿成本,降低經營管理風險,提升企業競爭力。紙漿期貨也創新了紙漿定價模式,現貨貿易也在逐步推廣點價交易新模式。隨著市場參與者的進一步豐富,未來紙漿期貨將更好地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為造紙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建信期貨紙漿研究員鄭瑋分析說。
一德期貨產業投研部分析師李凍玲表示,紙漿期貨上市一年來,整個行業從貿易環節的銷售到下游的采購模式都發生了一些改變。上市時,紙漿市場正處于供過于求的熊市行情中,持續的下跌和內弱外強使得貿易商難以為繼。上市之后的一年貿易模式逐步轉變成期現套保模式,彌補了現貨下跌帶來的損失,現在市場上針葉漿主流報價模式已經轉變為基差報價。
“下游紙廠也逐步參與進市場,從期貨盤面上買入套保來規避原料上漲的風險,鎖定加工利潤。此前SP1906合約的交割過程中,參與主體涵蓋了貿易商以及下游紙廠等。紙漿期貨庫存相對充足,為順利交割提供了保障,目前紙漿期貨庫存量11.3萬噸,約占總針葉漿庫存的15%,為價格的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后盾。”李凍玲說。
價格影響力逐步提升
紙漿期貨上市之后,整體運行平穩,價格影響力逐步提升。上期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26日,紙漿期貨運行243個交易日,據單邊統計,紙漿期貨累計成交4303萬手,累計成交金額2.14萬億元。日均成交量17.7萬手,日均成交金額88.2億元,日均持倉量11.2萬手。
目前紙漿期貨可交割商品11個品牌,涉及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智利和芬蘭,交割倉庫位于主進口港青島、上海、常熟及周邊,共有9個倉庫10個存放點,核定庫容26.5萬噸。截至11月27日,指定交割倉庫核定庫容26.5萬噸,其中紙漿期貨庫存9.7萬噸,小計庫存11.2萬噸。自上市起,紙漿期貨累計交割6.95萬噸,交割金額3.17億元。
“我們紙漿經銷商發現,上市一段時期以來,紙漿期貨的遠期主力合約價格運行一直非常貼近現貨的實際成交價格,運行區間也基本符合業內供求雙方對市場的判斷。價格日內波動較小,顯示投機程度相對較低,而對于現貨有較合理的升貼水幅度,使得市場參與者很容易利用不同的時間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天呈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琛表示。
上期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鳳海近日表示,上期所將逐步擴大紙漿期貨交割資源,研究紙漿期貨國際化路徑,提升紙漿期貨的國際定價能力。王鳳海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將進一步深化“一主兩翼”產品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兩大功能,積極推進場內場外協同發展,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基于紙漿期貨目前的運行情況,逐步擴大交割資源,優化倉庫布局,提高運行效率,鼓勵倡導“產融結合”、“產研結合”,研究紙漿期貨國際化路徑,進一步發揮紙漿期貨市場功能,提升紙漿期貨的國際定價能力,為我國紙漿行業的可持續穩健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