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越變越小,市場越來越大,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正加速發展,全球的貿易、金融、投資等經濟要素日益融合,中國復關之后,面對新的競爭條件,中國企業必須重新定位,分析外部環境的機遇與威脅,結合企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更具潛力的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經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必然選擇,那么跨國經營都有哪些成功的模式呢?
事實上,多年來眾多的,不同行業和特點的世界性跨國公司積累了大量在國際化經營策略方面的實踐經驗,基本可以歸結為四大主要國際化經營策略或模式。這些策略較少以單一的形式出現,企業很可能會同時采用一種以上的策略,每種策略均具有其不同的"內部成功要求"(InternalSuccessRequirements,ISR),因此,不同策略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所經營的行業重點所影響。
國際著名跨國經營策略專家Fayerweather和Kapoor經過長年對眾多跨國公司的跟蹤研究發現,大多數跨國經營的公司在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競爭因素和企業自身資源的情況下,都較重點地采用以下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國際經營策略。
一、高新技術導向策略(DynamicHigh-TechnologyStrategy)。
在某些行業,企業能夠通過技術的創新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成為市場領導者。由于對國際高新技術的引進需要,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非常歡迎和支持這類企業在當地投資,甚至不惜提供諸多優惠待遇。微軟、IBM、西門子等就是全球化高科技企業的典型例子。
二、低端或穩定的技術策略(LoworStableTechnologyStrategy)。
這類策略模式以松下、伊萊克斯、Caterpillar等眾多全球化經營,以耐用品為主的企業居多。采用這類策略的企業必須具備這些優勢,如企業良好的信譽和知名品牌、專有生產技術、較大的經營規模、以及全球化生產的能力等等。由于行業不同,進入的障礙大小各異,所以在全球范圍松下和三菱空調是競爭對手,但是在不同的地區性市場都有不同的競爭品牌,如中國的海爾、科龍等。
三、先進管理技術策略(AdvancedManagementSkillStrategy)。
不少地區性和全球性的企業都會采用這種策略。典型的有寶潔、聯合利華等全球消費品企業。通常,在企業戰略規劃、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過人的管理技術優勢,加上其通過管理體系和人力資源向其他國家輸出它們這些管理優勢的能力,形成了這類企業策略在全球范圍內的獨特競爭優勢。
四、全球化生產策略(Production-MarketRationalizationStrategy)。
應用全球性化生產策略的企業必須滿足以下四個關鍵因素:
(1)產品的價值/重量(體積)比相對較高,因此可以抵消了從產地運到消費地增加的運輸成本。
(2)產品的部分生產過程應該是勞動密集型的,而且可以安排在低勞動成本的國家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