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史光起新書《顛覆——中國市場營銷與管理規則》
相對的個體要在客觀環境下生存發展的兩種選擇分別是:1、改變環境;2、適應環境,改變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講,市場中的企業組織可以分為兩大類別:進化型企業組織與非進化型企業組織。進化型組織的特點是:善于打破固有認知,尊重客觀事實,經常審視自己,摒棄偏見,樂于接受可以使組織變的更完善與美好的事物,良性的組織變革、進化在制度與文化的力量下成為了常態。反之,非進化型組織的特點則是從思維到行為都相對封閉、保守,多按照慣例與意識習慣行事,沒人愿意,或根本沒有意識去改進組織和個人。這樣的組織結構多數權力集中,等級森嚴,機械的制度化,同時伴有嚴格遵循制度與控制的企業文化及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
非進化型組織曾經在工業社會發揮了巨大的優勢,這種組織形態可以保證商品生產的質量,提高生產力,增加組織穩定性,繼而降低市場風險。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與市場環境下,這樣的組織具有相對的優勢,但是,在當今這個信息化、多元化,紛繁復雜,變化飛速的市場中,工業時代環境已經作為客觀環境中的一個瞬間一去不反,如果結構多數權力集中,等級森嚴,機械的制度化,同時伴有嚴格遵循制度與控制的企業文化及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
非進化型組織曾經在工業社會發揮了巨大的優勢,這種組織形態可以保證商品生產的質量,提高生產力,增加組織穩定性,繼而降低市場風險。企業還停留在那個社會環境下,依然留戀與迷信曾經的成功經驗,將會被自然法則所淘汰。反觀那些進化型組織,在市場中勇于創新,不斷隨環境的變化而變革,與市場形成了一種長效的良性互動,因此,他們從不曾被市場甩下,甚至他們在通過自我進化的過程來引導客觀環境的改變,比如那些引領、創造新市場的企業們,他們將是未來市場中最具有生命力與發展潛能的企業。
阻礙組織進化的三個障礙
很多非進化型組織都試圖進行組織變革與進化,但卻遇到各種障礙而失敗。第一個組織進化中的障礙就是迷信過往成功的經驗與成績。在我們企業中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尤其多見于中小企業中,最初因為靠抓住機遇,獲得了成功,但之后一直指望一招吃遍天下,守著昨日的成功經驗與輝煌,不肯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這樣自然不會發現環境變化背后的機遇與危險。違背市場發展的規律就如逆水行舟,終將被市場淘汰。
17世紀西方發明了汽車,逐步對之前的交通工具——馬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有兩家馬車生產企業面對威脅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其結果也截然不同。
這兩個馬車廠家的興衰命運是由企業主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決定的。A馬車廠老板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汽車的出現對馬車是個嚴重的威脅,于是采用當初屢試不爽的競爭策略——對馬車的性能及舒適度上進行改進,而后降低價格,通過質量提升價格下降的殺手锏以圖收復被汽車搶占的失地;而B馬車廠老板則沒有盲目根據既往的經驗進行判斷。他冷靜分析后認為,汽車取代馬車將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于是其果斷放棄馬車的生產,轉為生產汽車,避免了被市場淘汰的厄運,并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而A馬車廠隨著馬車的退出歷史舞臺,也慢慢銷聲匿跡。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市場格局將不斷發生革命性的本質改變,刻舟求劍一樣的恪守固有認知,必然導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悲劇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