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希臘、意大利正在為動蕩的經濟危局無限迷茫時,與他們在同一片大陸的北歐國家或許要幸運許多。不到10%的失業率及良好的福利保障,至少會讓當地人意識到:眼前尚不會有特別大的危潮席卷而來。
其中,作為一個能源進口大國且實力型企業也不夠多的芬蘭,仍然在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在能源供給及消耗、資源保護和能效提高上動足腦筋。
能源構成復雜
芬蘭工業能源委員會經理jukka Kortelainen 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芬蘭的人均用電量歷年來都較高。相比其他歐洲國家,芬蘭因為部分國土面積位于北極圈,所以其在秋冬季“夜多晝少”,用電量會直線上升。近些年來,芬蘭的人均用電量位列于歐盟第一。
從芬蘭現有的能源結構來看,其分布方式也與中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有所不同。jukka Kortelainen談到,芬蘭大約有25%的能源來自于石油,木材燃料為20%,水電3%,還有11%來自于煤炭,10%是天然氣,19%為核電。
與不少北歐國家不同,芬蘭的能源分布顯得獨具特色,尤其是對木材燃料的使用。
開發木材燃料實際上會遇到一些困難。造紙企業將木材作為主要的原料,因此一旦木材成為燃料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會影響到造紙業及林業等壟斷產業。
其次,木材有著明顯的地域性。木材集中的地區未必是能源消耗量較大的地區。通常的情況是,有些城市可能需要通過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林場來提供木材作為燃料,但這樣做的物流成本非常高。
較之芬蘭,鄰國丹麥的能源消耗不是依靠木材及石油,70%的能源還是有賴于煤炭資源;至于挪威這樣一個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其96%的能源都依靠水電;瑞典近一半的能源也同樣來自于水力發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芬蘭沒有像挪威那樣有較大落差的地勢,芬蘭更多的是平靜而溫婉的湖泊,這樣一來湖水就不足以向外界提供動力。
據統計,北歐五國有56%的能源來自于水電,15%為石油,19%為核電,3%為風電,7%是其他能源。盡管很多人認為北歐應該是風力豐富且風電技術非常卓越的地區,但當地很多人還是認為風電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能源,尤其是考慮到目前包括技術穩定性、風力發電儲能及并網等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因而短期內特別是在2020年前想要實現風力發電替代石油或者水電的可能性不太大。
在芬蘭,只有0.3%的能源取自于風電。可見風電市場若想要在當地大張旗鼓地發展,還需時日。jukka Kortelainen告訴本報記者,風力發電場不僅因為技術仍然需要摸索,而且在芬蘭建設一個風力發電場目前還存在政策障礙。因為一些人認為這種投資會影響和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此前已經有芬蘭風電企業因為經營不下去而被亞洲公司收購的先例。
核電發展不可免
在上世紀70年代到2009年期間,芬蘭的石油使用量在不斷下降,這主要歸功于核電站建設。芬蘭也是第一個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建設核電站的歐洲國家。
發展核電是芬蘭與眾不同的能源結構特色之一。其實在芬蘭社會內部對于核電是否需要繼續提高比例也曾有過爭議。尤其是今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促使各國對于發展核電技術進行了重新思考,德國已經打算關閉其現有的核電設施。
不同于他國,看起來芬蘭還是對核電產業寄予厚望。
首先,作為一個能源進口大國,芬蘭的石油、天然氣等都需要通過俄羅斯等其他國家輸入。近十年來,俄羅斯的進口能源供應較為穩定,但考慮到俄羅斯今后會大力發展其本國的工業,所需的能源消耗將增加,進口能源量很難說會持續穩定或者實現增長,更有可能的是出現下降。所以從長期能源供應戰略上來看,芬蘭必須要有自己的能源產品。
其次,芬蘭如果發展其他新能源,也很難迅速達到歐盟對于新能源比例的要求(歐盟規定,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的五分之一)。核電是快速達到這個標準的最佳選擇之一。
此外,芬蘭還有不少高能耗的產業,其電價較低也是世界公認,政府不希望在短期內迅速提高電價,否則將直接帶來對本國產業發展的打擊。這是芬蘭國內對更加穩定能源供給的需求,也為核電推進奠定了基礎。
目前芬蘭有4個核電站,第五個預計在2013年到2014年建成,第六個則可能在2020年投入使用。按照芬蘭工業能源委員會的設計,2050年核電將提供芬蘭40%的電力,水電和風電平分秋色,各達到13%,熱電聯產幾乎會提供20%左右的能源。
廣泛的能效利用
因此,即使是資源豐富,芬蘭仍然面臨自身能源供給不足的問題,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反而讓許多產業在發展中更嚴肅地思考能效利用問題。
作為芬蘭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斯道拉恩索公司的一位經理就告訴本報記者,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已在嘗試使用居民廢紙來生產嶄新的紙張。
斯道拉恩索公司會從周邊居民和其他公司那里回收報紙和雜志,再分選出塑料及其他非纖維的材料。隨后,經過篩選、脫墨以及多次洗滌,最大限度去除油墨粒子,接著會有紙漿產出,新紙張就產生了。如果這種技術被大范圍使用,今后造紙行業對木材的使用量將會減少。
與該技術有相似之處的還包括美卓、芬歐匯川等公司聯合生產基于生物產品的柴油生產理念。它們正在開發的技術主要集中于利用鋸木屑來制造高品質的油品。
此外,生產紙漿的過程中還有新方法來減少能源的消耗。比如,一噸木材中,樹皮占總材料的12%,其余的46%為纖維,42%為黑液。而操作人員會把一部分的樹皮和黑液作為燃料并收集,供給發電系統。一些新型的工藝也會改進普通紙張廠大量耗水的情況,大幅削減對水的使用。
“我們的鍋爐會通過熱電聯產來進行運作。”斯道拉恩索公司的一位管理層向本報記者表示,以往公司60%的電力來自于內部,熱能也通過黑液、樹皮的再加工及天然氣供應來實現。
由于能源要求苛刻、氣候寒冷、路途遙遠,芬蘭已投資于能源效率幾十年,產業鏈從能源生產到最終使用全線涵蓋。不少芬蘭公司的管理人員也透露,對于能源產品的整體設計,能夠幫助企業和社會節約更多的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量。
瓦錫蘭是芬蘭一家大型機械制造企業,目前該公司正在考慮使用重油和天然氣來作為發電廠的主要能源。
該公司也在對未來船舶燃料的使用做同樣的探索。希望能實現在輪船上使用電控的雙燃料系統,即以液化天然氣為主要燃料,柴油作為輔助。這主要是因為液化天然氣船舶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要比傳統柴油少很多,同時也能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且,由于對天然氣進行液化時需要低溫設備,同樣也可以將這種低溫用于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