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元國際金融智庫創辦人張庭賓(資料圖)
人民幣升值令國際熱錢坐享收益,中國的產業經濟反受最嚴厲懲罰。如果這塊“肌肉”大面積壞死,中國經濟的拐點就會到來
當下中國民間產業經濟的困境距離2008年三季度中國世界工廠休克僅一步之遙。
最近陸續有媒體報道,民間借貸利率最高再次上漲到100%以上,而多地已經出現了老板棄廠而逃的情況。
造成這一局面的最直接原因是,央行持續緊縮貨幣,態勢仍在加強。5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這是今年以來第五次上調,與此同時已兩次加息。值得注意的是,當天央行還啟動了暫停5個月的3年期央票發行。這一決定是在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后被立即實行的。
這有可能意味著中國宏觀調控再次進入了美方相當推崇的思維當中,即面對通貨膨脹上升態勢,中國應當加息,加速人民幣升值而緊縮國內經濟。至于由此導致的國際熱錢大量流入所帶來的流動性過剩,那么就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票來吸納。
另外一個促使貨幣緊縮的邏輯是,樓市泡沫已相當大,面對樓價反彈的壓力,必須收縮貨幣,收緊購房需求,收緊開發商資金鏈,迫使開發商降價促銷,否則樓市調控將可能再次功虧一簣。
對于前一種思維,我們必須回顧2008年三季度中國世界工廠陷入休克的歷程。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年7月-2007年10月;第二階段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3季度。
第一階段,在“本幣升值導致國內緊縮”的理論指導下,人民幣對美元進入升值通道,并在2007年加速,巨量國際熱錢潛入中國,投機人民幣升值,極大地推高了中國的股市和樓市,人民幣越升值,資產泡沫越大。在2007年下半年,股市的財富效應令近億計的中國新股民在股價高峰買入股票,剛好為熱錢獲利離場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在上漲指數漲到天高的6124點之后,在人民幣繼續加速升值的情況下,在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國際大宗商品不斷上漲的刺激下,CPI攀升,央行不斷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之股市大幅下跌吞噬了中國企業的大量流動資金,結果從2008年6月份起,中國產業經濟陷入了嚴重的資金鏈短缺,貨幣緊縮的惡果在2008年9月份達到頂峰。2008年10月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加劇了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