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捅破了第三方支付企業協議控制問題這層窗戶紙,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首當其沖的便是騰訊的財付通。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昨日在其實名微博上透露:“騰訊財付通的牌照已經收回給央行深圳分行,央行責令騰訊整改,六個月內解除協議控制。”方興東表示不方便透露信源,但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一消息十分可靠。
昨日有媒體報道認為:“深圳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協議及安排被境外實體有限公司(00700.HK,下稱‘騰訊控股’)所控制。”
財付通相關人士就上述問題回應本報記者稱,以上說法均是別有用心的人在造謠,不想做太多回應。他向記者強調,目前財付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在,并且是一家100%內資公司,不存在所謂協議控制。
財付通被“特殊關照”?
14日,集團CEO馬云公開表示,央行專門給支付寶發函,要求其證明浙江阿里巴巴為支付寶的唯一實際控制權人,無境外投資人通過持股、協議或其他安排擁有本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馬云對此解讀為,央行禁止第三方支付企業與境外投資人存在協議控制的安排。為規避政策風險,馬云果斷對浙江阿里巴巴進行切割,解除其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協控。
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卻認為這或許是央行對于支付寶的“特殊關照”。
不過昨天,一家支付企業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央行已給多家已經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發函,函件大意是說,因為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要求各家企業對于是否存在外資直接或間接控股作出明確說明。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財付通負責人被央行點名須進京說明。
據悉,收到央行函件的一批第三方企業負責人昨日赴京與央行開會討論,不過知情人表示,央行會議討論的主要是關于第三方支付企業掛靠銀行的話題,也不排除會間相關監管層會提及關于協議控制結構的問題。
記者致電快錢CEO關國光、支付副總裁余晨、匯付天下CEO周曄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或表示不便回答。
年報泄露協控問題
財付通究竟有沒有被在境外上市的騰訊控股,從后者的年報中可窺一二。
去年年底,深圳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在央行所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公告內容顯示,財付通的出資人為騰訊計算機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騰訊計算機”)及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95%和5%。
騰訊控股今年3月發布的2010年年報顯示,騰訊計算機由騰訊控股若干股東于1998年11月11日在中國成立,“由身為中國公民的本公司核心創辦人合法擁有”。
騰訊計算機是騰訊業務主要的載體。由于騰訊控股與騰訊計算機之間并無股權關系,為此,騰訊控股又在中國成立了一家由其獨資的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科技”)。年報稱:“本公司(即騰訊控股)、騰訊科技、騰訊計算機及注冊股東之間已訂立若干合約安排(架構合約),使騰訊計算機的決策權與經營活動及融資活動最終由本公司控制。根據該等安排,本公司及騰訊科技實質上亦有權享有騰訊計算機產生的全部經營盈利及聲譽利益。”
很顯然,騰訊計算機通過協議控制安排,其決策權、經營權、收益權均由騰訊控股擁有。
財付通另一家小股東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事實上也是一家由騰訊控股協議控制的公司。年報稱,“本集團(騰訊控股及附屬公司)收購或成立的其他中國營運公司亦定有類似安排”,這其中就包括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等。
這意味著,財付通是由騰訊集團(按其自身定義)百分百控股的一家公司。
另一個可以佐證的是,今年5月中旬,瑞士信貸發布研究報告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對支付寶的重組不會對騰訊及財付通造成負面影響。瑞士信貸在報告中稱:“根據我們與騰訊的溝通,財付通目前仍處于騰訊的控制下。”并表示:“騰訊管理層認為,騰訊已經為財付通建立了合適的股權結構,也能夠滿足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規定。”
不協控資金何來?
對于上述說法,財付通相關人士堅稱不存在協議控制安排。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騰訊控股與騰訊計算機之間存在協議控制關系,是否可以認為騰訊控股與財付通之間同樣存在類似的關系?事實上,支付寶亦是由浙江阿里巴巴全資擁有,而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協議控制的是浙江阿里巴巴而非支付寶。央行既然叫停支付寶母公司被協議控制,如果此要求適用所有第三方支付企業,那么財付通母公司騰訊計算機也同樣沒有理由被允許協議控制。
問題是騰訊計算機是騰訊業務的主要載體,割裂其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無異于扼殺后者。因此財付通的妥善解決辦法或許是另找“婆家”,由馬化騰(專欄)等騰訊高管另組一家不存在協議控制的公司然后注入。
讓業內人士感到吊詭的是,如果沒有協議控制,資金又何來?
“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牌照需要一筆不菲的注冊資金,企業本身也有拓展業務的資金需求,沒有資本注入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也許完全靠內資的不一定夠支持企業的運營。”一位接近支付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