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記得《英雄》的一段經典對白吧:“劍的三層境界:一是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三是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這是劍的三層境界,筆者認為促銷也有三境界:“一是戰術有促銷,戰略亦有促銷;二是戰術無促銷,戰略有促銷;三是戰術無促銷,戰略亦無促銷”。
第一境界在終端競爭形式上要有促銷,通常關注的促銷對銷量所起的作用,和銷量掛靠,要憑數字說話。在戰略上,也要有促銷這么一環。因為沒有銷量也就沒有了利潤,當然談別的也是空話,就是我們營銷人員掛在嘴邊的“不促不銷”,更多的價格戰、禮品戰都是在這一境界層次展開的,“你方唱罷我登臺”,都是“換湯不換藥”。
隨著競爭的同質現象越來越嚴重,長時間在此境界徘徊就會導致“促也不銷”,這就逼迫我們的營銷手段模式走向更高境界,即第二境界在競爭形式上看不出是一場促銷,但是在戰略的打法上的的確確考慮了銷量和利潤,他們“為了留名而做好事”,比如公益事業、事件營銷、危機公關等屬此境界。北京某品牌涂料老板當眾喝油漆、蒙牛聯手湖南衛視的《超級女生》、富士康狀告媒體記者的天價索賠案等等都是比較典型的事件,使這些企業不知不覺的甩開了其競爭對手,加大了對手模仿的難度,出手不太符合常規,利用了口碑營銷的幾何-全球品牌網-級數傳播,他們深切知道雖然現在不是我的直接消費者,但是未來你會成為我的消費者的。
現在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周期縮短,事件創新角度的不斷挖掘,各企業“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企業“條條大路通羅馬”他們不在同一條道路上奔跑,而是各有各的精彩,“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
當路越來越多,地越來越少的時候,后來者或先覺者不斷摸索前進,向上攀援,探出第三境界,無論從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看不出有任何“促銷的影子”,而是那種理念的提煉,責任的擔當。“超越公共關系的是慈善,超越慈善的,是那種內心責任的擔當“,這種境界的企業的所作所為,讓你從內心里覺得不是在做企業,而是在為社會、人類做事業。最具代表性事件就是比爾·蓋茨退居二線,捐獻自己的所有580億美元財產都捐款給慈善事業。唐駿說他已經成為一個楷模,是全世界的典范,并且是是神圣的典范,超脫了一般的企業家的境界,是全世界的蓋茨,是全世界賦予了他財富,要把這些財富還給全世界。通過這個方式回饋世界,回饋社會。
這樣的榜樣、這樣的企業、這樣的標桿,讓我們只能望塵莫及,“微軟一家領風騷;萬企千家誰堪比”,啟示我們想進入第三境界一定“做企業要學微軟;做領導要像蓋茨”。
如果說劍的三層境界代表著武術水平的高低,那么促銷三境界就是營銷模式的三種造詣,境界的高低不僅決定武術水平的高低,同樣也說明營銷模式的深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