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在湖北省專利權質押融資項目簽約會上,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格林美)與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簽署了3億元專利權質押貸款協議。早在2007年,格林美就通過質押6件專利權,獲得了首筆3021萬的專利質押融資貸款資金。2007年底,格林美再次獲得了4000萬元的專利質押貸款;2008年,格林美又獲得了第三筆2900萬元的融資。自此,這家以物質再循環利用為主業的環保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在28個地區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投融資服務等試點工作。2012年全年完成專利質押融資141億元,著作權質押和商標權質押也也取得新進展。伴隨著蛇年新春腳步的臨近,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政策引導、銀行助力、企業受益,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成效更為顯著,有力助推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質押融資 企業獲益
與格林美不同,同處湖北的武漢吉事達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吉事達)是直接與漢口銀行對接獲得專利質押貸款的。“2012年,公司接到大量訂單,需要大批資金采購原材料,但我們都是定制生產,回款周期較長,只能去銀行貸款。”吉事達總經理胡云飛對記者介紹,“后來,經人介紹找到漢口銀行,由于我們沒有固定資產,銀行對公司進行了評估后,終以專利質押獲得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后來分別以現金500萬元和票據500萬元的形式予以兌現,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危機。”
2012年,在全國范圍內,像格林美、吉事達一樣受惠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支持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上海市的浦東新區和徐匯、閔行、楊浦、閘北區深入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全年上述五區有80家企業從銀行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2.32億元,其中60家企業以26件發明專利、84件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專利質押貸款1.5億元。
除專利外,著作權、商標質押在全國各地也發展迅速。在江蘇,蘇州市自2009年開始試行商標質押貸款,為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全市至今已有17件商標通過這一形式實現融資22億元。而江蘇夢蘭集團有限公司在2012年憑其“夢蘭”注冊商標,以商標專用權質押形式獲得交通銀行常熟分行發放的貸款2億元,成為2012年江蘇省數額大的單筆商標質押貸款。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開展更讓企業切身認識到知識產權是有用的,這有助于全面推動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一位從事地方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負責人由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