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永業全國營銷中心總裁徐楠先生榮獲中國營銷界規格高的權威獎項金鼎獎“杰出營銷總經理獎”。這是中國農村市場和營銷界對永業公司、永業模式和永業產品植根“三農”15年來,持續取得銷售業績增長的認可。
至2011年3月,永業的營銷網點在中國基層的鄉鎮達到2.6萬多家,植物和動物“生命素”產品已為中國內地幾千萬農戶使用。任何一種產品和營銷模式往往都會遇到成長周期中的階段性問題,克服這些瓶頸,就需要一個學習型團隊不斷調適自己。
隨著內地農村市場競爭的加劇,“生命素”遇到打價格戰的對手了嗎?農民的認同感變慢了嗎?“逆向營銷”勢弱了嗎?就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永業全國營銷中心總裁徐楠。
在美國的一些股票網站上,永業被分類到中國原材料行業或中國化學(601117)制品行業,您覺得這種分類符合永業公司的定位嗎?而永業的公司戰略定位和模式容易被模仿嗎?
徐楠:永業不是一家銷售產品的公司,而是一家向農戶提供致富解決方案的公司,近四年來,永業的市場營銷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是向農戶提供一整套的致富服務。當然“生命素”的銷售方向是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也就是傳統商業概念中所說的涉農產品(000061),但事實上,永業公司從來沒有單純的把“生命素”定位于傳統的農資產品,而是把它定位在打造從農村到城市健康食品的產業鏈條上,這是永業的“藍海”。
戰略定位的不同是我們區別于其他涉農企業的關鍵。經常有人會問我,永業的核心的競爭力在哪?我說排在基礎地位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功效;而排在關鍵位置的競爭力則是永業健康產業鏈條的戰略定位;然后才是我們的營銷體系,根據公司戰略定位,我們制定一套完整的營銷體系。定位的不可模仿性決定了營銷體系的不可模仿性。前一段有一位媒體朋友問我,有企業要模仿“永業模式”會怎么樣,我就和對他講:“學我們生,仿我們死”。
永業一直倡導的“眼見為實,逆向營銷”模式具有可持續性嗎?推廣多年后,在國內的一些核心市場是否面臨增長勢頭放緩的情況?
徐楠:永業的 “眼見為實,逆向營銷”是以永業對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戶消費群體的調研和思考為基礎的。這一模式生于農村,長于農村,適合中國當下的農村制度、農業傳統的。永業生命素項目從1994年開始作產品儲備和市場調研,至2007年才開始在推出全國。這期間我們在不斷的完善這個體系。
中國農村消費者的消費日趨理性化,農民消費群體在選擇與他們的生存生計掛鉤的產品時是不會開玩笑的,因此“眼見為實”是對廣大農戶來說適用的方法之一。農資產品只有在產品質量、產品功效上要做到讓農戶“眼見為實”,能夠讓農民切實地體驗到經濟上的收益,才能體現出產品本身的價值。
永業在這方面用了十幾年時間,不斷在田間地頭做樣板田,做實驗,不斷從產品的功效層面入手進行推廣,逐步讓農戶對產品取得信任,所以“眼見為實”對于永業目前來講,是在全國市場一直奉行的產品的推廣模式。“眼見為實”還有另一結果就是農民一旦選擇了一個可靠的品牌后,它的忠誠度也較高,因這是他親自通過驗證、親自認可的。
從目前來看,永業“生命素”的品牌的忠誠度和客戶粘度是非常高的,我們在開拓新市場的同時,原有市場的銷量絕大多數都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關于“逆向營銷”,我專門寫了一本書將在六月中旬左右出版。書中我對這一概念進行系統歸納,詳細描述了永業是如何進行逆向營銷的。其實簡單地說,“逆向營銷”就是倒序地去做市場,按照傳統的方式,我們去找代理商,找批發商,這樣往往會陷入被動的“廠商博弈”關系中。這會造成一個行業里面的惡性競爭,價格戰、廣告戰,實際上這是個無序的、非良性競爭。這種競爭會阻礙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而永業是倒序著在做市場,先通過“眼見為實”,讓我們終的消費者信任我們的產品,我們自己把一個市場做成熟,再交給我們的合作伙伴。永業與所有的合作伙伴不是“代理關系”,而是“委托管理”,期間永業會全程進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