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柯克蘭,柯克蘭集團的創始人
在紐約生活著三種人,一種是出生于紐約的富貴人,他們把紐約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另一種是到紐約討生活的人,他們來來往往,不敢夢想只希望能在紐約站住腳;后一種人是以紐約為終極目標,懷抱大夢想的人。芭芭拉·科克蘭正是這第三種人。她以自己的姓氏開創的柯克蘭集團從七人公司到帶領千人、年營收破二十億美元成為紐約大的房地產中介集團。美國前總統理查·尼克松、歌神帕瓦羅蒂、地產開發大亨川普等諸多名流都是她的客戶,被紐約時報譽為紐約的“地產天后”。近日,芭芭拉接受了訪問,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和業務領導方面的御人之術。
問:《器量》一書中提及,在你擔任柯克蘭集團總裁時,有紐約房地產界低的員工離職率。你是怎么做到的?
芭芭拉答:書上寫得其實對、也不對,我的一級主管沒有流動率,但是業務員有很大的流動率,因為我要求業績。隨著公司越來越大,我沒辦法挑選每一個人,我只能改成決定這些人的去留。我過去大約每半年裁員25%,平均每年到十四個月的業務人力要周轉50%。
心法一:裁掉不認真的人,會激勵周圍員工
業務員如果第一季表現不佳,第二季我就請他們走路,聽起來很苛刻,但我的想法是,把這些人裁掉,便可以用更好、支持更好的人;通過讓劣幣快速淘汰,我可以迅速地提供良幣所想要的任何東西,助理、車子、按摩、派對。如果我讓好的人更投入工作,便可以享有更有活力。更積極的公司,不用花精神去照顧不認真的人。每次把這種人開除,都會激勵周圍的人,而他們多出來的業績,足以彌補掉開除這個人的空缺。
但是,我的主管階層沒有流動率,因為這是我選的。唯一的例外是,我買下一個小公司的時候,順帶雇傭一個主管,但九個月后我請他走路,因為他是個非常負面的人。只要團隊里有負面的人出現,老板就該壯士斷腕,請他們走,因為負面的人就像毒藥,會把整個團隊往下拖。
我當著所有團隊的面,親手把解聘信遞給他。我問他:“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他說“解聘信。”然后同桌的十四個主管都悶不吭聲,我說“請你離開。”當他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全部的人都松一口氣,又年輕起來。從那以后就沒有主管離職過。
問:我們采訪了幾位你的前員工,他們都指出你非常善于激勵?
芭芭拉答:我總可以看到人里面的光。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根小蠟燭。一叢小光,我會試著找出來,然后點燃這根蠟燭。這是種直覺,你對人得很開放,你得試著相信他們,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
我覺得看人重要的是看到優點,然后讓他們相信他們有這個優點,一旦他們也看到自己的長處,并且知道這是其他人沒有的,就成為他們的寶藏,就會利用這個寶藏有所成就。
反過來說,知道長處,也要知道短處。好比我以前的合伙人艾絲特,她擅長組織整理和財務專長,但對廣告就很遲鈍。每次要登廣告,假設有四個選擇,我會難倒她面前問她,“你喜歡哪一個?”如果她討厭某一個,接著我就謝謝她,然后就采用那一個版本,因為她對于廣告相當不擅長。
心法二:協助部署找到對的池塘,釣對的魚
問:所以,你能同時了解人的長處與短處?
芭芭拉答:發現短處需要時間。唯有相處才會發現人的短處。壞處總是伴隨著時間而出現,這就好比婚姻。婚前你知道他是個接吻高手,但是唯有等到結婚之后,才會知道他生活多混亂。
問:如果短處難以發現,那你找人、挑人時在意的是什么?
芭芭拉答:首先,我不看履歷表,因為會誤導我往特定方向看,學歷、專長等等。面試的時候,我會拿過對方的履歷表,擺到一邊,然后要求對方:“談談你自己吧。”但是如果根據履歷表,他們只會將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