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皇明太陽能公司董事長黃鳴
記者:您是怎么有了一個關于太陽能的夢想?
黃鳴: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與“80后”、“90后”的生活完全不一樣。我們當時很被動,上學、下鄉、當工人都不是自己說了算。我們當時大的夢想可能就是在城市里面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所以當時,夢想是奢侈品。
上大學的時候我學的是石油設備和石油機械專業,我們老師告訴我們還有幾十年石油就可能沒有了。就覺得太珍貴了,后來產生了疑問,有什么能替代石油
如果不是太陽能的話,我的生活完全不同,要么就是在石油行當里當一個頂級的權威專家,要么就是出國。后來做太陽能,一開始還是有一點后悔,因為經歷了很多的苦和難?,F在為什么覺得無怨無悔呢?因為對當時那種困惑和遺憾覺得值得。
我覺得人的一生很多事情可以放也可以拿到,但是有一件事情很難得:就是你真正為你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付出的時候。
我一直想告訴同行,不要妄自菲薄
記者:你從早年出國到現在成為業內領先者,你感覺有很大的變化嗎
黃鳴:一開始出國的時候是20幾歲,看什么都是新鮮的,覺得國內太落后了,文化、科技等方面,對自己國家能夠追上國外,能夠和國外一樣的水平甚至超過他們是沒有信心的。所以當時說出去“要挺直了腰桿、要有脊梁”做不到。看到中國很多的產品在國外當垃圾一樣在角落里扔著,價格差得一個天一個地,質量也不用說,這時候心里是很痛的。
逐漸地,隨著自己的產業在國內的地位、國際的地位逐漸提高,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甚至遠遠超過國外的先進水平。能夠在國外說說道道的時候心態就變了,由自卑變得自豪,從直不起腰到挺起腰桿走路,到當別人的老師。
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民族產業能夠從沒有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到被人家這樣追捧,我覺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值得你去夸耀,包括和自己的同胞分享。
我一直想告訴我的同行和企業家的同仁們,中國不要太妄自菲薄,不要覺得自己的科技、質量趕不上別人。大家都是人,他們現在養尊處優了,我們現在還在孜孜不倦地奮斗,我們只要真正地珍惜自己的產業,珍惜自己的公司和品牌,我相信我們能和別人做得一樣,甚至還要好。
記者:在發展過程當中大的困難是什么?您是怎么解決的?
黃鳴:當我們遇到很多困難,我們的同事唉聲嘆氣,或者萎靡不振的時候,我說大家振作起來,沒有什么我們不能做到。
今天已經很了不起了,哪怕今天的企業大廈轟然倒塌的時候,我們和其他的企業倒閉是不一樣的。我們真正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和世界應對環境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道路,如果我們出了技術問題、困難停頓了,并不證明這一條道路是錯的,同時我們留下這么多的人才、技術、榜樣和創新的成果,這些成果都在那兒,人也在那兒,企業不在了,別人也可以接著干。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子孫的藍天白云,實現能源替代,何至于對自己的得失、安慰考慮太多呢。
消費者要更好的而不是更便宜的
記者:一開始您很討厭從商而現在經商成功,是如何實現這個轉變的
黃鳴:我覺得當你看到整個行業很亂的時候,一定會很難受。我認為消費者要好東西,要高質量,甚至會不拒絕去購買幾十萬塊錢一套的太陽能的智能化的、3G的、光伏、光熱組合的高職能化的恒溫,24小時全天候即開即熱這樣遠程的系統,我相信他們要更好的東西,而不是說要更便宜的東西。
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第一,要真正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需求。
第二,相信這些產品,好的產品,雖然價格很高,但是后肯定會占領市場,肯定會讓大家接受。
我們擁有大的財富是隊伍
記者:皇明引進了高盛和鼎輝風險投資,皇明的資金狀況如何
黃鳴:皇明很缺錢,不是缺幾十個億,是缺幾百個億,缺幾千個億。
記者:如果有了錢,你會花在什么地方?
黃鳴:同時我們又不缺錢,因為這幾千個億,不需要完全掌握在我手里,因為微排城市,微排社區,太陽谷的戰略是一個開放的。有樣本,有解決方案,有標準,有隊伍這是我們大的財富。
有了太陽谷,有了未來城做樣板,投資者、合作伙伴、城市都會來(投入),我就出技術,出我的人才、理念、設計、樣板,我就足夠了,你們要讓我出點錢可以,但是我告訴你,我更多的錢用在研發、國際化、把我現有的產品和技術、培訓這些東西做得更好。
當幾個合作伙伴分工的時候,會講你是投資大亨,你出多少錢,你是房地產公司,你在當地,你出運營、人脈。好了,我作為方案供應商,樣板供應商,人才供應商就出這些。我覺得能把這個做成,我的任務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