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永業集團全國營銷中心總裁,榮獲2011年中國杰出營銷人金鼎獎——杰出營銷總經理獎,《逆向營銷》一書的作者。
模式的力量
“很多人看到別的企業營銷做得好,渠道建得好,就認為很好學習和模仿,甚至會認為能夠被競爭對手效仿跟進。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因為營銷工作沒有固定公式可循,它是門藝術。就像戰爭,不是每個軍校出來的學生都能成為軍事家、指揮家。”
出席中國杰出營銷人金鼎獎頒獎典禮時,永業全國營銷中心總裁徐楠,被現場的記者以及營銷人在線上問到同一個問題。為此,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上面這段話,算作統一答復。
人們詢問“永業模式”會不會被模仿跟進等問題的背后,是因為好奇:在跟風嚴重、模式老化、紅海式競爭的農資行業,“模式的力量”究竟能發揮到多大。
模式上位
三年前,徐楠帶領營銷團隊,提出“眼見為實,逆向營銷”模式,它成為當前永業的營銷主要模式。
“農村的消費特點就是不看廣告看療效,所以我們拿出了足夠的耐心來啟動大量的樣板田、樣板村、樣板市場。”為了讓農民敢做樣板田,驗證永業生命素這支產品承諾的“投一賺十”,永業不惜簽下合同、提前預付保證金。
請注意:多年來,農資行業普遍是結果導向,以“企業出貨量”為營銷目標,并不關心消費者的使用情況。“永業像是在賣產品,又好像不是在賣產品”,當時業內普遍看不明白。
“我們是用技術參數、使用過程、畝產量、增產量,讓其他人都能眼見為實。”這正是“逆向營銷”模式剛提出時的初衷。
所謂逆向,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倒著做渠道,而且全程參與“從渠道到農戶”的整個銷售過程,不僅讓農戶看到產品功效、保證消費者的真正使用,還要培養起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這種建樣板田的方式看似很慢,但永業將它作為模式的復制速度“像閃電一樣快”。截至今年3月份,永業的終端覆蓋的全國市場達到了2.6萬家零售終端(科技站),創造了“永業速度”。
“逆向營銷”之所以快速成為主模式,根源在于永業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
徐楠私下對筆者坦言:“很多企業沒有搞清楚他的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所以營銷沒底氣。企業當然需要盈利,但我們不希望掙農民的錢,我們要掙增值出來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