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經常處于輿論中心。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公眾的馬云和公眾的阿里巴巴會被貼上各種標簽,被各種解讀包圍。
馬云說,很多年前,有人嘲笑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就像要把萬噸輪船抬到喜馬拉雅山上。在馬云的記憶中,當年為淘寶在美國找風投時,有投資人聽了10分鐘不到就起身離去。走也就罷了,這名投資人離去不一會,又特意折返回來對馬云說“這次你肯定輸慘了”,這才終走掉。
多年來,質疑聲一直未停息過。在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的慶典上,馬云說,憑著“又傻又天真”的精神,阿里巴巴走過來了,并帶動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爆發。
三大改變
就在近一個月,從淘寶網店家售假到支付寶股權變更的“換籍”事件,馬云和他的電子商務帝國又一次被推到了輿論風暴眼。
關于馬云,關于他的電子商務未來,究竟會發生什么?
《財經國家周刊》:從1999年“互聯網生存實驗”算起,電子商務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進入中國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你怎么評價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
馬云:中國的電子商務其實已經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奇跡。
從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子商務來看,無論是交易量、交易筆數、用戶人群,我們都已經超越了Ebay,超越了亞馬遜。當然,無論阿里巴巴也好,淘寶也好,能夠快速崛起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厲害,而是這個時代中國的需要。
相比而言,美國的電子商務很難做,因為美國整個的誠信體系、物流體系、包括線下零售的沃爾瑪已經把整套商品流通體系做得非常完善,電子商務只是美國經濟的重要補充。
中國正因為信用體系、物流體系比較糟糕,整體配送和商店體系比較落后,才使得電子商務能在短期內創造奇跡。
在高科技時代,互聯網行業誕生奇跡并不容易。因此在今天中國網購發展的過程中,我為淘寶、阿里巴巴、當當、卓越這些企業感到驕傲,他們都是在以一己之力改變社會,我覺得很不容易。
《財經國家周刊》:電子商務奇跡給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
馬云:電子商務對中國社會有三個很有意思的影響。
第一,它讓信用開始等同于財富。由于有了電子商務,我們在網絡上建立起了相應的信用評價機制,信用開始逐漸和財富劃上等號。而在電子商務興起之前,有信用的人未必有財富。
今天在淘寶網上,賣家和買家對每一個好評、每一個差評是何等的關注。假如我們不能在信用越好和財富越多之間劃起等號來,商業社會看到的將永遠是欺詐。
第二,它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并在選擇中變得越來越聰明。以前你可能到商場去買一件衣服要花三千塊錢,但是現在網上同樣的衣服只賣三百。一些人習慣思考認為這肯定是假貨,否則怎么可能這么便宜。事實上不是網上賣便宜了,而是商場賣貴了,這玩意兒本來就只值三百塊。第三,它讓國內的制造業懂得不僅僅要會制造,你還需要服務,還需要營銷,還需要品牌。
今天中國在轉型、在升級。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許多企業并不是真正的企業,也不是工廠,他們僅僅是車間,只會制造。至于產品通過什么渠道賣出去,貼上誰的品牌,終端消費者是誰,根本不知道。
因此當金融風暴來臨,海外經濟出現問題以后,這些制造企業傻了,東西賣不出去了。網絡購物在國內的興起,讓這些企業在調頭時領會到,除了會制造以外,還必須學會營銷,必須貼上自己的品牌,重要的必須知道誰買了你的東西,他的滿意度如何。
《財經國家周刊》:電子商務快速崛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馬云:電子商務行業也在承受著中國的轉型之痛。我們每個人都在說中國經濟要轉型、要升級,其實轉型是個痛苦的過程。對企業來說轉型是很痛很痛的,以前它沒品牌、沒設計、沒渠道,今天都要往國內來開拓內需市場,這種痛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我們看到了很多,一部分轉向而來的產品成為了“假貨”。
整體來說,國內的電子商務正從無序走向有序,從沒有規則走向規則。不能有問題就一棍子打死,今天我們正越走越好,越來越受人歡迎,而不是越走越差。
哪里營養越豐富,它邊上的細菌也越多,電子商務也一樣,正因為有利益,所以邊上難免產生“細菌”。這個行業內一定有壞人、有騙子。但這棵苗正在茁壯成長,對我們來說,要做的是怎么把它周邊的細菌清理掉,而不是把苗掐死。
《財經國家周刊》:隨著網購群體的擴大,社會對于網絡售假的關注度也在提高,其中也不乏對淘寶網的指責聲。
馬云:有人指責我說,馬云,淘寶網是靠免費、靠賣假貨掙的第一桶金,你們發財致富靠這個。我說,第一我還沒發財,我還沒致富;第二這不是我的第一桶金。淘寶網這么大的規模,如果想惡狠狠賺一點錢出來還是很容易,絕對不需要靠賣假貨。
我跟淘寶網講得多的是,阿里巴巴集團有兩個命根子動了是要死人的,就是說我們的模式里面有兩樣東西受到傷害后必死無疑。
第一是消費者買到的是假貨,他就不會再來買;第二是制造業的知識產權受到傷害,企業就不會上來賣。我不理解別人為什么說我們故意縱容假貨,因為這等于我們自己弄兩把刀捅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