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由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創業邦傳播、全球創業周中國站組委會聯合主辦的 “新新創業達人” 暨創業課堂上海交通大學站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正式啟動。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秘書長張德旺、創業邦傳播CEO兼出版人南立新出席并致辭。本次活動還邀請了鳳凰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吳炯(他曾是阿里巴巴(行情,資訊,評論)創始團隊之一,投資過漢庭酒店、酷我音樂等)和摩爾莊園(淘米網)的CEO汪海兵,與在場的大學生和創業者分享了他們對創業、對投資投的精彩觀點。
在創業課堂中,有著豐富創業經驗的鳳凰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吳炯就“創業與投資的方向選擇和資源利用”話題跟創業者們交流。據他觀察,創業從20年前創業被稱為“干個體戶”,到2000年左右被大家認知為“優秀的人和差的人才會選擇創業”,再到今天大家觀念中的“創業光榮”,創業觀念逐步變化,創業氛圍越來越濃。
在吳炯看來,創業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做小生意、開小公司;另一種是做真正的大企業。他指出:“創業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就是把小生意做好,把做酒店這種小生意變成可延展、可復制的系統,這便實現小企業到大企業的蛻變。季琪、馬云都屬于從做小生意到做大企業的成功典范。”
以下為鳳凰投資董事長吳炯《創業與投資的方向選擇和資源利用》的主題演講文字速記實錄:
鳳凰投資董事長吳炯 創業邦配圖
吳炯:交大的是我的母校,我是在座各位的學長,你們在座是我的學弟、學妹,所以回交大我都很高興。
讓我講創業的題目,我接觸這個比較晚,想到這個題目是大學畢業已經若干年以后,念大學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過創業的念頭,我在交大讀了大一和大二兩年,中途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了大三和大四,在美國甲骨文公司工作,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軟件公司。當時甲骨文只是中等大小的公司,但是非常具有成長性,我進去做了一名軟件工程師,在大學我想的就是大學畢業以后找一個大公司,穩定的高薪工作,然后可以買房子,買車,可以養家,這是當時很樸素的想法,很多同學可能都是清一色的想法。找工作感覺公司越大越好,好是知名的公司,我是念計算機專業的,好是找IBM,如果找了IBM要回到母校和老鄉當中說一句我在IBM公司。我在甲骨文在美國很有名,在中國沒有人知道,回來說甲骨文,別人說你怎么不去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