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就像黃山松,在堅硬的巖縫中傲然生長,具備了極強的生存意志,只要給點陽光,就會燦爛無比。在度過艱難的生存期之后,有一些民企佼佼者的規模陡然變大,在興奮激動之余,開始要面對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新問題。盡管手忙腳亂的,可外在大環境利好,丟了芝麻卻撿了西瓜,自身戰略的不清晰被大好形勢一筆帶過。
高速成長的興奮期過后,民營企業集體走向了相對緩慢的成長中后期,一些曾經風光的熱點企業,因為有機會就抓、有項目就敢做的戰略漂移本性,導致了企業陷入發展泥潭,二次創業的成功率遠遠低于草創期。當初做什么都賺錢,從未認真地考慮什么贏利模式,憑著簡單的收入成本法,就能輕輕松松地賺到利潤。而如今,千算萬算還是擺脫不了低利潤的緊箍咒。贏利模式,開始被民企老板們關注,從美國、日本到中國標桿企業,該學的都學了,可他們成功的模式難以在自己的企業生根發芽。
找不到自己的贏利模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搞清楚贏利模式的雙重結構。其外在的商務結構,是以戰略構思、品牌定位、品牌傳播、產品價值界定與價格策略、渠道招商、銷售促進所組成的,這一系列工作的中心是客戶需求。超越競爭對手滿足客戶的現實需求,重新界定客戶需求以滿足他們的潛在需求,是企業戰勝對手、提供差異化客戶價值的必經之路。
而贏利模式的內在管理結構,則是民營企業管理層非常熟悉的研發、采購、生產、質檢、銷售、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流程化、規范化管理是保證高效率、低浪費的常用手段。ISO9001為代表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是每個度過粗放期的民企必須要掌握的常規手段。內部管理再復雜,可控因素還是比較強,只要認真且持續地優化流程,成效還是顯著的。
既然贏利結構包括商務與管理的雙重結構,那多數民營企業的經營困境到底是因何而生呢?顯然,競爭環境的惡化不是民企集體性衰落的主因,而是由于他們當初引以為傲的商務結構沒有順應環境的急劇變化,現在出了大問題了,其主要癥狀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戰略缺少遠見,賺現錢的能力突然失靈了
當經營大環境友好時,民營企業老板憑著自己過人的商業眼光,迎娶了一個有一個灰姑娘,企業發展壯大的速度與他的商業判斷息息相關。從剛才提到的贏利模式的商務結構和管理結構來看,他的戰略是殘缺不全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因為他看準了商務結構中的特有目標消費群,一個差異化產品、或者服務方式,其他的短板問題就不足為道了。長板帶來的巨大利益,遠遠抵消了短板的損失。
而當民營企業從幕后走到臺前,從暗處發出一二枝冷箭的影子對手,變成了某個行業的競爭靶子的時候,一直缺少戰略思路的民企肯定會失去方向的。誰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哪群客戶才是自己的下金蛋的鵝?經營危機是從管理結構開刀,還是先向商務結構下手?在沒有決斷的能力和勇氣的狀況下,于是出現了一批批戰略盲從的民企隊伍,看到別人賺錢,大家一擁而上。讓別人的腦袋,為自己的企業做戰略,省心省事,自己照貓畫虎就可以了。
是呀,即使不圖遠大的發展前景,哪怕就是賺點現錢都這么難,為何?因為從拾缺補遺者的機動者,到針尖對麥芒的陣地戰,沒有中短期戰略規劃和部署,難以取得任何有利的競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