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中小企類型力促轉型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當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仍然會延續來自于2007-2008年經濟緊縮時期的轉型壓力。“如果說2009-2010年期間的宏觀政策基調是超常規寬松政策,那么,當前宏觀政策以常態化為基調,也在客觀上促使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回到危機之前的類似環境之中。”
“由于廣東在07年就率先力推產業升級轉型,所以今年以來,長三角企業倒閉潮的消息遠勝于珠三角,但珠三角的產業升級轉型仍不容樂觀,只能說稍微好一點。”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認為,中小企業要強化創新能力,提高品牌價值,在銷售渠道上走外銷和內銷相結合的道路,通過新的模式來推廣產品,從而快速實現轉型。
而今四部委出臺《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意在加強分類指導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其中增加了微型企業標準,這是此次標準修訂的重要突破。四部門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新標準專門劃出微型企業,使我國企業規模類型分為大、中、小、微。規模類型細分后,能夠更客觀地反映經濟發展和行業變化的特點,有利宏觀分類指導和政策,以增加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主要是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融資難,找出問題的關鍵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出臺解決微型企業融資難的政策措施。”
何為微型企業?新標準明確微型企業一般在20人或10人以下,規模小,技術相對簡單,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或服務業,將是需要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按照新標準和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加上有證照的個體工商戶,微型企業從業人員占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部法人企業從業人員的38.7%。
不過這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更多是基礎上的意義,在融資問題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沖作用。”胡剛向南都記者表示:“我認為中小企業的大環境還是沒有改變,關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性貸款很少,民間借貸風險高,融資難度還是很大。”
巴曙松認為,在宏觀政策上可以考慮在適當加息以抑制通脹預期的同時,適當降低準備金率以改善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環境;同時通過降低中小企業稅收,來減輕中小企業在轉型中面臨的壓力。此外,以金融、財稅等多種手段鼓勵中小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
南都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四部委已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新標準劃出了微型企業標準,有利于明確重點,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而就在上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考察地方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時表示,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轉變金融業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全面提高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緣何中小企業融資難再度引發高層關注并舉措不斷?今年以來,央行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連續多次加息,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小企業倒閉潮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大規模貨幣與信貸刺激政策對沖了2008年不少行業的中小企業面臨的轉型壓力,而目前刺激的潮水退去,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加大,正逐步回歸07-08年的轉型與結構調整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