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治理的時間表從來沒有這么緊湊。在用五年消除黑臭之后,2011年,渭河迎來了更加深入的治理——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時間,到2014年底使渭河水變清。目標既定,再度彰顯陜西治渭的決心和信心;鐵腕之下,《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迅速出臺,治渭行動路線圖清晰展現,清澈渭河,人們拭目以待。
鐵腕治渭:陜西列出時間表
——《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解讀之一
經過夏秋兩季的肆意奔流后,冬季的渭河在關中平原腹地緩緩流淌,像是進入了休眠期。而對渭河治理來說,這個冬天卻不平靜——一邊是現實:渭河盡管剛剛脫掉黑臭的外衣,仍有部分支流處于劣Ⅴ類水質,污染嚴重;一邊是行動:短短三年時間內,不僅要使渭河不黑不臭,還要恢復清澈,呈現北方河流健康水體。
差距之大,任務之艱巨,是渭河治理必須面對的嚴峻現實。怎么辦?政府官員、環保人員,甚至普通民眾將目光聚集于此。2011年12月,陜西省出臺《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為治渭規劃出明確的行動路線圖,在治療了黑臭的表面病癥之后,一場清澈渭河深度治療已然拉開帷幕。
……
“十一五”以來,陜西省先后投資170億元治理渭河污染,綜合運用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注重源頭治理、干流控制,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基本消除了黑臭,但距離健康河流的要求還很遠。
據測算,隨著關中城市群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呈年均10%的速度在遞增,如不繼續采取防治措施,要不了幾年,渭河水質就會重現當年的黑臭情景,耗費近200億元修起的河堤內,又是一條臭水溝,打造一條安瀾河、景觀河、生態河的愿景就會落空。
出利劍:治污邁向“升級關”
《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為渭河開出深度治療方案,涵蓋工業、農業、城市、鄉村、生態水補給諸多方面,按照“渭河三年變清”的總要求,實施淘汰落后產能與排污權交易相結合、治污設施的提升改造與污染減排獎勵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的三大治污政策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斷面水質控制、生態基流控制的三大措施,使新一輪渭河污染治理,從單純工程治理走向綜合性全面整治;從低標準治理模式走向高起點整治;從就河治河走向流域內外長遠統籌整治。
渭河之病,深入肌理,非經刮骨療毒之痛,不能痊愈。依照行動方案,第一劍就要割去工業污染。“十一五”期間,陜西對渭河流域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污染企業,不遺余力地進行淘汰關閉,僅造紙企業就由“十五”末的近700家減少到60家。
在即將開始的三年行動中,利劍直指高污染企業,2013年底前,陜西渭河流域全部淘汰半化學制漿造紙及工藝落后、耗水高、難治理的小氮肥企業,三年內要關閉31家企業(含遷建1家),削減化學需氧量約1萬噸,氨氮約0.1萬噸。
關閉不是目的,對于那些有能力進行污染治理的企業,將面臨更加高標準的排污要求。按照新頒布的《黃河流域(陜西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排污企業需要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按照新的標準達標排放,2012年6月前不能達標的企業也將面臨停產治理或淘汰關閉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