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二十歲的小木匠車建新磨破了嘴皮子,借了姨父準備蓋房的600元錢,做起了生平第一筆家具生意;十七年后,他的中國紅星家具集團已經成長為年銷售額三十六億元的民營企業集團。紅星第二個十年的奮斗目標是:到2006年底,達到規模銷售200億元;到2008年底,擁有40家連鎖大市場“最近忙得不得了。”中國紅星家具集團的外聯部主任周群在電話里告訴記者,本月紅星的版圖將拓展到長沙、青島、南昌和長春,下個月天津、常州的大賣場也將開門迎客,已經擁有16家大型家具裝飾材料連鎖賣場(紅星美凱龍)的紅星集團,在年內總共還將增加15個賣常車建新距離他的家具連鎖“巨無霸”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了。
采訪車建新,最初是想做一個有關他個人創業歷程的專訪,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小木匠是如何打造出一個年銷售額達36億元的民營企業集團的,也許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可創業史對于車建新來說實在是太過老生常談的東西了,他提出“還是結合我們企業是如何強調學習如何以人為本的來談吧”。后來我發現,也許這些正是車建新和他的紅星集團成功的奧秘所在。打時間差的高手“學習”是車建新口中使用頻率頗高的兩個字,今天的紅星集團已經成為江蘇常州乃至全國學習型企業的典范之一。有意思的是,紅星集團的創始人也是董事長車建新初中沒畢業就離開了學校,“那時候一方面是想早點掙錢孝敬媽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再讀下去等于浪費時間,不如出去學點手藝”。多年后,精明的車建新笑言自己當初是“算了一筆錯誤的賬”,不過他并不后悔,因為“我從來不注重昨天,我只注重明天的輝煌。我學校教育接受得少,但我可以再學習”。
個工地上給人做飯,一年后開始學做木工。他特別勤快,“吃飯的時候我幫師傅打飯,休息的時候我給他搬凳子,下班后給他洗衣服、洗鞋子,農忙的時候到他家幫忙割稻子麥子。所有的師傅、師叔都很喜歡我,很愿意教我,因為我比別人腿腳勤快,勤能補拙嘛”。
車建新很快就學會了那些基本的木工手藝,兩年以后還沒滿師的他就開始帶徒弟了。“徒弟剛開始學是初級水平,我已經是中級水平;等他學到了中級水平,我已經是高級水平了。這樣,我就把我的收入、知名度都提前抬高了。”20歲時,車建新帶的5個徒弟滿師了,而他自己也是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滿師。
滿師之前,車建新就攬下了一個做組合家具的活兒,“家具店老板給了我一張圖紙,問我能不能做,我說能,其實我以前從沒做過。我看書、看圖,琢磨怎么做,我還跑到當時我們常州最好的第一木器場的車間里跟老師傅們學,還假裝買主到家具店里問這問那,回來照著做”。做這第一套家具,車建新軟磨硬泡借了姨父準備蓋房的600元錢做本錢。完工后,他卻沒錢給油漆工付工錢,直到交了貨,家具店老板給了1000元預付款,才付了油漆錢。不到半個月,家具賣出去了,老板又給了他700元,這第一筆生意車建新凈賺了兩百多。
“我是打時間差的高手。”車建新這樣形容自己。一家媒體對他的評價是:他善于從樸素的市場實踐中悟出資源配置學的真諦。靠的就是學習車建新總結自己成功經驗的時候說:“除了勤勞和誠實,我靠的就是學習。”事實也的確如此。1986年,他攬下第一個組合家具活兒以后,就跑到常州木器一廠去學習樣式和做工。此后3年的創業之苦使他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最大的利潤空間還是在流通環節上。擁有一家像常州百貨大樓一樣的家具城成了車建新的下一個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