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糧入主之后,牛根生“淡出”的傳言終成現實。
6月10日,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替為董事會新主席,牛根生僅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牛根生的心思早已在乳業上游,其多年前布局的,如今已成氣候。
隨著牛根生的離職,蒙牛或將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之前市場驅動模式轉到中糧治下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資本勢力讓牛根生淡出
對于很多長期關注蒙牛發展的人士來說,牛根生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并不意外。早在2005年,蒙牛乳業面向全球招聘CEO時,牛根生就曾公開表示,希望自己在50歲的時候退休。同時,牛根生也陸續交出蒙牛總裁等職位權杖。
2008年,牛根生剛好50歲,但突如其來的“三聚氰胺事件”,打亂了牛根生的退休計劃。當時蒙牛方面還曾為此公開表示,不希望牛根生在公司困難的時刻退休,其本人也表示當時不是退的好時機。
乳業知情人士透露,真正讓牛根生淡出蒙牛重要一步的還是資本的力量。2009年7月,蒙牛引入中糧及厚樸基金為戰略投資者,后兩者以20.03%的股份登上蒙牛乳業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這也是牛根生首次讓出蒙牛乳業的控股權。
隨著控股權的旁落,牛根生在上市公司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0606.HK)中的職務也有了相應調整,由蒙牛乳業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轉為蒙牛乳業董事局主席,而楊文俊則由蒙牛乳業執行董事轉為總裁,2009年8月,牛辭去蒙牛集團董事長職務,來自中糧的于旭波被委任為蒙牛集團的董事長。
蒙牛內部人士表示,中糧入股后,確實恪守了當初“不參與蒙牛具體經營管理,不改變現有經營團隊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改變目前戰略方向”的“三不原則”,公司大小事務多是由楊文俊在抓。而此時已退居董事會主席的牛根生,開始與公司的具體事務漸行漸遠了。
在乳業專家湯志慶看來,自2009年蒙牛控股權發生變化后,牛根生的引退已是必然。之所以留有3年的過渡期,主要是因為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很多營銷政策具有連續性,牛根生這樣對蒙牛具有符號意義的高管的貿然辭職,對經銷商團隊以及公司的管理團隊的穩定不利。如今經過3年的過渡,中糧接手的時機已經成熟。
不過蒙牛官方未對牛根生的離職再有更多評論。記者聯系蒙牛乳業相關負責人時,被告知一切以公告內容為準。
蒙牛終被納入中糧管理體系
“對于蒙牛的發展來說,牛根生的此番引退可被視作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營銷專家李志起表示,之前是打江山,而現在是守江山。
“但隨著這頭牛越跑越遠,其風險也在不斷累積。”營銷專家李志起認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恰是這種風險的一次集中爆發。在企業已經進入全國乳業三強的行列后,之前那種“先打市場,后建工廠”的創業思維,以及高調張揚的企業文化,就不能夠再支撐企業的發展了。牛根生應該也已看到了個中風險。蒙牛嫁入中糧,一是為解決當時特殊情況下現金流之急,另外也是為了蒙牛的發展再謀出路。
上海銘泰銘觀乳業咨詢公司總經理勞兵也認為,寧高寧治下的中糧,一直在致力于打造食品行業全產業鏈的模式,而這恰恰是現在的蒙牛亟須解決的問題。過去的經驗表明,乳業不僅僅需要營銷,還需要從奶源到生產、銷售、服務等全方位進行把控。牛根生的離職,將為中糧按自己意愿重塑蒙牛帶來機會。
盡管中糧一再強調只為蒙牛提供“戰略上的支持”,但隨著牛根生的離職,當初參與蒙牛創業的團隊成員已經所剩無幾。如今蒙牛的董事局主席及CFO等關鍵職位,均由中糧方面人員擔任,蒙牛融入中糧的管理體系只是時間問題。
或轉戰乳業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