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會所中的大佬們(配圖:中國企業家網)
印象中的私人會所,始終彌漫著低調華麗的氣息。
這個起源于歐洲的概念,上世紀30年代起經上海引入國內,而后幾十年,一直在大眾的視線之外,如野草一般瘋長,幾大一線城市都已遍地生根。
而在政商名流和演藝明星匯聚最為密集的北京,私人會所的故事也有了更值得玩味的想象空間,它們所打造的第三類社交圈,正不斷撰寫著這個城市中最為奢華的傳奇。
北京篇
遍地開花總數超4000家
從事影視傳媒行業的肖先生剛剛受朋友邀請,光顧了位于圓明園附近的一家私人會所,極強的私密性和奢侈的消費讓他印象深刻。
“從清華大學西門左拐,沿圓明園南墻西行,有一條破敗的小路穿過園子西隅向里延伸,會所就在最里面。大門十分簡陋,有點像上世紀80年代初大型工廠的影壁墻,有所不同的是,門口有綠裝士兵站崗,賓客需出示行車證和身份證之后,才能通行。
據其介紹,在這家會所用餐,并非實行點餐制,而是按人頭收費,一位2000元人民幣,不含酒水,另加20%服務費。
“我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是8個人進餐,大概要近3萬元人民幣,當然這是最低的,還可以選擇每位3000或5000元。”
臨走時,領班告訴肖先生,如果來就餐可以由會員引薦入會,該會所并不接待非會員。肖先生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入會費是200萬元人民幣,還有年度消費最低金額限制為30萬元。
據了解,如肖先生所述的這種私人會所,在北京已有4000余家,這些會所通常不對非會員開放,并用高昂的入會費用和苛刻的審核措施來保證客戶的“純粹性”。
有錢也入不了會,不是“名人”遭拒
香山附近的一家私人會所,入會的標準是資產超過千萬的企業老板,一次性繳納50萬元會費。而另外位于東四環的一家私人會所,成為會員的標準則必須是“名人”,曾有一名商人帶30萬元會費要求入會,因不是“名人”而遭到拒絕。
在會所就餐,一般是按人頭收費,酒水單獨結算,大多數還要另附10%-20%的服務費。曾經參與過私人會所運營工作的張先生介紹,北京的私人會所人均消費少說也得1500元,一桌人消費幾萬元的會所都屬于低端路線。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的私人會所類別眾多,包括高檔物業會所,也包括商務會所,而這些會所又擁有不同的主題,比如美容、洗浴、健身、養生、餐飲等。
高檔物業會所的代表如觀湖國際社區俱樂部,是名流會為這個社區的業主專門打造,而原本將自身定位于“中國社區會所運營商”的“名流會”,在運行6年之后,已將定位調整為“中國商業會所運營商”,并與胡潤百富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很多城市設立“百富會”,只接納每個城市代表性的商業精英。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嘗試將高端客戶的服務項目包裝成會所運營的形式。不久前,泰康人壽在北京開設國內首家私人保險會所,可享受會所服務的為期繳保費不低于50萬的高端客戶。
四大會所匯集 各路精英各有“殺手锏”
在星羅棋布的北京會所全景圖中,不得不說的就是聞名遐邇的“四大會所”,如果說北京的私人會所故事是富人圈的傳奇,那么他們絕對是這部傳奇故事中最高潮迭起的美麗。
它們是:長安俱樂部、京城俱樂部、美洲俱樂部、中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