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經營創業36計之十三
前不久,一位餐館的老板娘說:"你拿著這張紙到上面所列出的任何單位去消費,可優惠10-20%,你現在可以去試試,不行可回頭找我的麻煩。"看老板娘說得有板有眼的,上面寫滿了百貨商店、娛樂休閑場所等地址。我去其中一家休閑中心理了個頭,掏出那張紙,對方真的少收了我20%的錢。有一位女士吃完飯拿著紙條去買彩電,的確也打了15%折扣。問及這是啥名堂,他們說這個把戲叫"異業聯盟",各行業憑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意在帶動"連鎖"消費。此舉甚佳!可以仿效。
這就像乒乓球比賽中的混合雙打,最精采時會滿場轟動;而經營時采取"異業聯盟",有時也會啟動消費一片……
◎雜技餐飲聯姻,救活一個團隊
湖南某縣雜技團原有相當多觀眾群體,由于時下娛樂節目不斷增多,專門前往觀看雜技的人漸漸少了。不久,該團便面臨生存危機。窮則思變,有人提出在禮堂里開餐飲,讓觀眾一邊用餐一邊欣賞臺上的精彩雜技節目。當時有人憂慮,這般玩下去會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更是在褻續藝術。團長拍扳,就來次革命吧!大伙兒搬來8張圓桌,繼而招聘廚師、服務員。說來也怪,自從將雜技與餐飲融為一體后,每晚8張桌子座無虛席,有時還要臨時加位,好一派熱鬧景象。那么,觀眾何以這般捧場?一對熱戀中的觀眾說:我們白天工作挺辛苦的,晚上來這兒用餐,可觀賞雜技,這種氛圍很符合我們需要的心境。一位外來的生意人則說:我特意跑到這兒來吃飯,當然是沖著這兒有雜技節目。當地人還將遠方來的親戚朋友拉到這兒來開眼界,并標榜為特別款待。年輕人聚會也喜歡選擇這個地方,理由是去哪兒吃飯都是掏錢,而這兒可免費觀看雜技表演。
"賣點"顯而易見。那么,經濟效益又怎樣呢?一張桌子坐1O人,每人平均消費20元飯菜,一晚上的毛利達1600多元,周六、周日還設下午場,一月下來的毛利約8萬元,扣除成本3萬元,工資3萬元,雜技團凈賺2萬元。一個即將解體的雜技團,就這么奇跡般成了盈利單位。
◎打通擋道墻壁,收到雙贏效果
書店、豆漿店,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生意,卻硬是拿到一起做!行嗎?繁華的商貿街上,老張在97號開豆漿店,老李在98號開書店。兩人生意都不好,因此1年后,老張決定轉讓豆漿店,不想老李爽快接手。
老李首先打通了書店與豆漿店相連的那道墻。接下來設計一道新墻:三分之二長度為透明玻璃,三分之一長度為書店與豆漿店的直接通道。這樣一來,不僅看上去整個空間寬敞明亮多了,而且還具有實用方便的功能,買書者與喝豆漿的可相互隨意穿梭其間。為此,李先生的妻子憂慮起來,這種格局不是為那些只翻看而不買書的吝嗇讀者提供了特別服務嗎?他們站累了不大搖大擺地去霸占豆漿店的凳子才怪!然而,老李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勝算:現在幾乎所有書店都不設板凳,其理由是讀者站累了,自然會盡快把書買走。實際上這只是一種主觀意識的"想當然",更是一種誤區。老李反其道而行之,將書店與豆漿店混在一塊兒,是為兩種顧客提供互補服務,從而產生"雙贏"效果。
墻壁打通后,果然讀者看書累了,便移步豆漿店就坐,又不好意思干坐著,于是你來一碗豆漿他要兩份點心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