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后,非金融專業,沒有完成正規大學教育,如何抓住瘋狂的IPO潮成為中國IPO咨詢行業的創立者,又如何身陷一系列爭議和質疑?為什么學歷高、智商高、資源多的金融才俊,沒能抓住機會?
“三十歲前搞到一個億就行了!”24歲那年,王叁壽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誓言,盡管他當時“從來沒想過”這一個億怎么來。
7月初的一天,北京,金融街富凱大廈的小辦公室里,坐在我們對面的王叁壽并不掩飾他對財富的渴望。恭喜他,現在他24歲時的夢想已經實現。對了,他今年應該30歲了。
遺憾的是,和他聊完幾個小時后,我們甚至無法直接確認他的真實姓名、籍貫、學歷,但這并不影響他和他所創辦的北京漢鼎世紀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鼎)成為這篇文章的主角。
王叁壽先生是中國IPO咨詢行業的開創者,也是創業板開閘以來最大的獲益者之一,首批108家創業板候選企業中有42家選擇漢鼎做IPO咨詢;如果書寫中國的IPO產業鏈,王先生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野蠻生長、冒險、投機,是這個故事的主色調。這既是瘋狂大躍進的中國IPO市場的真實寫照,也是惡劣創業環境下成王敗寇哲學的必然產物。
招股書生意的誕生
接過王叁壽的名片,我的驚訝無以言表。
在這張名片上,漢鼎咨詢辦公室所在的北京金融街富凱大廈被稱為“中國證監會大廈”,這是我第一次見人將這個稱呼印進名片。富凱大廈A座是中國證監會的辦公所在地,而漢鼎所在的B座為商務寫字樓。
“我們盡可能跟官方機構在一起,名片上寫證監會大樓,人家就會誤以為跟證監會關系很熟。”漢鼎前高管朱偉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
王叁壽將辦公室搬到這里是在創業板開板那一年。那一年的9月,他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一10月23日創業板開閘那一天,大家突然發現首批108家創業板候選企業中有42家選擇了一家名為漢鼎咨詢的公司做IPO咨詢。彼時,甚至很多投行從業者都不知IPO咨詢為何物。
為這一天,王已經堅守了3年。2006年,漢鼎完成了其IPO咨詢“第一單”——為教育培訓公司新東方上市提供數據服務。這一單的收費標準只在5萬元左右,王叁壽當時或許還沒意識到這是一個金礦。在這之前,王一直從事咨詢行業。
初期的市場開拓是極為艱難的。“2006、2007年,我們去拜訪證券公司總裁,管投行的副總裁,他們說這個沒市場,我們自己寫寫就完事了,不需要你。
2009年、2010年我們去拜訪證券公司總裁,他們非常愿意和我們交流,覺得我們公司在資本市場中是個奇跡,是硬生生地搞出來的一個第四類證券輔導機構。”王很自豪,他很樂意被看做IPO咨詢行業的開創者,盡管他并不愿意過多闡述這家公司進入IPO市場的由來。
2007年,漢鼎接了一些類似GE這樣大客戶的單,一個單就是100多萬元,王叁壽一度想將主營業務重新調整為傳統的咨詢業務。
|